第59章 盛春华章

盛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洋溢着蓬勃的生机。街边的柳树抽出嫩绿的新芽,随风轻舞,桃花、杏花竞相绽放,将整个城市装点得如诗如画。林瑶和苏清婉在这美好的春日里,依旧忙碌于国事,心中却也为这盎然的春色所感染。

这日清晨,林瑶在御书房中审阅各地呈来的奏章。其中一封来自江南地区的奏折引起了她的注意,上面提到江南一带纺织业发达,但技术传承存在隐患,许多传统技艺面临失传的风险。林瑶看完后,陷入了沉思。

苏清婉走进御书房,看到林瑶专注的神情,轻声问道:“陛下,可是遇到了难题?”

林瑶抬起头,将奏折递给苏清婉:“清婉,你看看这封奏折。江南纺织业乃我大唐重要产业,可如今传统技艺传承堪忧,若不加以保护,实在可惜。”

苏清婉仔细看完奏折,说道:“陛下,此事确实不容忽视。我们或许可以在江南设立专门的纺织学院,不仅传授现代纺织技术,也将传统技艺系统整理,传承下去。”

林瑶微微点头:“你的想法不错。这纺织学院的师资,可从当地纺织世家和技艺精湛的工匠中挑选。同时,要给予这些工匠和世家一定的奖励和荣誉,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学。”

两人正商议着,太监前来通报,工部尚书求见。林瑶宣他进来,工部尚书行礼后说道:“陛下,娘娘,近日臣接到各地修建水利设施的进度报告,大部分工程进展顺利,但也有一些地方遇到了资金短缺和人力不足的问题。”

林瑶皱了皱眉头:“资金短缺可从当地财政适当调配,人力不足则可招募附近百姓,给予合理报酬。务必确保水利设施按时完工,这关乎到百姓的农田灌溉和农业收成。”

工部尚书领命退下后,林瑶和苏清婉又继续商讨纺织学院的相关事宜。他们计划在学院内设立多个专业,除了传统纺织技艺,还涵盖了织物设计、染料研发等现代学科,培养全方位的纺织人才。

解决完纺织学院的初步规划后,林瑶和苏清婉决定出宫,亲自了解长安百姓的生活状况。他们换上便服,在侍卫的暗中跟随下,来到了热闹的集市。

集市上人头攒动,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卖花的姑娘们手捧着鲜艳的花朵,叫卖声此起彼伏;卖小吃的摊位前,香气四溢,吸引着众多顾客。林瑶和苏清婉漫步在集市中,看着百姓们安居乐业的景象,心中满是欣慰。

走着走着,他们来到了一个书画摊前。摊位上摆放着各种书画作品,其中一幅描绘大唐盛世的山水画吸引了林瑶的目光。画中,青山绿水,繁华都市,百姓们悠然自得,栩栩如生。

林瑶拿起这幅画,仔细端详:“这位画师技艺精湛,将我大唐的繁荣景象展现得淋漓尽致。”

摊主是一位中年男子,听到林瑶的夸赞,笑着说道:“客官好眼光,这画可是我特地请城中有名的画师所绘。如今大唐在陛下的治理下,国泰民安,百姓们都心怀感激,画师们也都愿意用画笔记录下这美好的时代。”

林瑶和苏清婉相视一笑,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们又在集市上逛了许久,与百姓们亲切交谈,了解他们的生活需求和对朝廷政策的看法。

回到皇宫后,林瑶和苏清婉根据出宫的所见所闻,对一些政策进行了调整和完善。他们更加注重文化艺术的发展,决定在长安举办一场盛大的文化艺术节,邀请各地的艺术家、文人墨客齐聚长安,展示大唐的文化魅力。

筹备文化艺术节并非易事,林瑶和苏清婉亲自参与策划。他们派人前往各地,邀请知名的画家、书法家、诗人、音乐家等前来参加。同时,在长安城内设立多个展示场地,包括皇宫的花园、城内的寺庙广场等,确保活动能够容纳众多观众。

在文化艺术节筹备期间,边境传来了新的消息。之前对大唐虎视眈眈的几个小国,在大唐强大的军事威慑和外交斡旋下,态度有所缓和。他们纷纷派遣使者前来长安,表达了友好合作的意愿。

林瑶得知这个消息后,松了一口气:“看来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和平才是百姓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