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六,温暖的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金碧辉煌的宫殿内。林瑶和苏清婉早早地便在御书房中相对而坐,桌上摆满了各类文书典籍,还有昨日李明远所提关于兴办新式学堂的详细建议书。窗外,偶尔传来几声清脆的鸟鸣,打破了室内短暂的宁静。
“清婉,李明远的建议虽简略,却极有见地。大唐如今商业繁荣,百姓生活渐趋安稳,正是大力发展文化教育的好时机。”林瑶轻轻翻开那份建议书,眼中满是思索。
苏清婉微微点头,手指轻轻划过文书上的字迹,说道:“陛下所言极是。只是兴办新式学堂,牵扯甚广,不仅要考虑师资、教材,还有选址、经费等诸多事宜。”
林瑶靠在椅背上,目光望向窗外,陷入沉思。片刻后,她说道:“此事可先在长安试点。朕打算从宫中挑选几位学识渊博的学士,再招募一些民间有真才实学之人,组成师资队伍。教材方面,除了儒家经典,算术、医术、天文地理等实用之学,也需精心编纂。”
苏清婉补充道:“选址可在长安城内的繁华地段,方便学子求学。至于经费,可先从国库中拨出一部分,再向城中的富商募捐,想必那些心怀家国的商贾,定会慷慨解囊。”
两人正商议间,一位太监匆匆走进御书房,跪地行礼后禀报道:“陛下,娘娘,礼部尚书王大人求见,说是有要事相商。”
林瑶与苏清婉对视一眼,林瑶说道:“宣他进来。”
礼部尚书王忠快步走进书房,行礼之后,神色间带着几分忧虑:“陛下,娘娘,臣近日听闻,一些周边小国对我大唐虎视眈眈。虽表面上依旧恭敬,但私下里却在扩充军备,加强边防部署。”
林瑶的神色微微一凛:“竟有此事?这些小国向来忌惮我大唐的实力,如今这般举动,究竟是何意图?”
王忠回道:“臣猜测,他们或许是见我大唐近年来大力发展商业和民生,担心日后更难与之抗衡,故而想趁我大唐尚未完全强大之际,寻机挑衅。”
苏清婉秀眉微蹙:“陛下,此事不可小觑。我们虽爱好和平,但也不能掉以轻心,需加强边防戒备,以防不测。”
林瑶点头:“传朕旨意,命兵部即刻加强边境防御,密切关注周边小国的动向。同时,派遣使者前往各国,探探他们的口风,看看能否通过外交手段化解危机。”
王忠领命而去。林瑶和苏清婉的心情却变得沉重起来,原本一心谋划的学堂之事,此刻也不得不暂时搁置一旁。
接下来的几日,林瑶和苏清婉忙于应对边境局势。她们频繁召见兵部官员,商讨防御策略;又与礼部官员一同商议外交事宜,力求在不引发战争的前提下,维护大唐的尊严和领土完整。
然而,就在局势稍显缓和之时,长安城内却突发了一场骚乱。原来是一群因不满新颁布的商业税政策的商人,聚集在城门口,要求面见皇帝,讨要说法。
林瑶得知此事后,眉头紧皱:“商业税的调整,本是为了平衡商业发展,促进市场繁荣,这些商人为何如此抵触?”
苏清婉沉思片刻后说道:“陛下,或许是政策推行之时,未能充分与商人们沟通,导致他们产生了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