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谢文东出山

或许看我这本书的朋友们中,很少有人经历过开垦荒地的过程,大家都知道土地可以为人类提供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依靠,可是想要将一块近乎原始状态的荒地拾掇成沃土,其中的过程可是不简单。

作者的父母亲也是农民,记得小时候父母亲为了增加家庭收入,在自己房后山脚下开荒播种,两个人春夏秋冬闲暇之余足足干了两年,才伺弄出五亩左右的熟地。

首先选择的地势就有说道,必须向阳,保证作物能够受到充足阳光照射,地势相对平坦,确保水分富足,同时土壤含量要达到作物生长的标准,如果沙石过多,哪怕你付出再多也是徒然无果,如果这些条件都满足了,下一步才是出力流汗水的步骤。

地面上的树木榛柴都要连根移除,有时一棵树根,就能让父母费尽气力才能从地下挖出来,要知道树木丛生,五亩土地上大大小小的树木能有多少谁也说不准,除完树木之后,在秋季野草枯干的时候,要一把火将它们烧成灰烬,这样不但可以让那些灰烬起到肥料的作用,还能烧死地表上的各类草籽,免得来年开春时野草疯长,之后就是深翻,将土层用铁犂豁开,像鱼鳞般一层层平整铺开,等大雪覆盖一冬天之后,泥土里藏匿着的各种害虫幼子也就冻死了,开春后,再将那些成块儿成片的泥土敲打成粉状,经过两次翻整打磨之后,这才可以起垄备土施肥,春播的时候就可以种下你想要的作物种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注意,到了这个环节,并不意味着你的土地就算完全成熟了,这第一年不管你种了什么,都不要抱有多大希望,因为到了秋季你收获的结果往往并不如人意,哪怕你伺弄土地比伺候儿子还上心。

土地荒芜千万年了,冷不丁的换了一个品种,或许它不能很快适应,就像人到外乡,总有个水土不服之说一样,在这头一年里,你却不能懈怠,按时除草,按时松土施肥,看住水分比例,如果这都合理各规的做到了,第二年这块地基本也就算彻底驯服了,产量会比第一年强许多,到第三个年头,生地才可以变成熟地。

啰里啰嗦说了一大堆,就是想表达垦荒的不容易,种地并不简单。

北大荒冬天来得早,基本九月末,十月中旬就入冬,眼瞅着要落雪了,垦荒队伍如果不能抓紧在这段时间里完成先期工作,那明年春天一块可以下种的地面都弄不出来,你说郭万五能不急吗?

周泰安听完张开凤的介绍,也是愣怔了好一会儿。

这些移民虽然有点不讲道理的意味儿,自己还没上手的荒地,看到垦荒队圈进去后便说是他们的,还想说道说道儿,简直不可理喻,谁都知道三江那里是跑马占荒的现状,别说是没主的,就算是有主的,碰到枪多人多的,估计也得拱手让人了。

可气是可气,不过这些人也都是为了生存,他们千里万里能靠两条腿走到这里站下,说明已经到了他们能够忍受的极限,不让他们自力更生,落地开花,恐怕会死人的!

周泰安为什么要开垦北大荒?说白了是为了养兵,养部队,可是养部队的目的是为了将来打鬼子,保家卫国,这些目前楚楚可怜的逃荒者们当然也是算在家和国里面的一份子!对他们当然不能动粗,况且垦荒队想要在三江站稳脚跟,和当地人必须要和谐,和谐才能共荣。

温柔和张开凤等一众部将也没什么好办法,强行驱逐这些移民显然行不通,可是不用点手段,刚刚建设起来的营盘,难道要舍弃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