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听了章嬷嬷的话,眉间不虞暂减,“嬷嬷说的是,那叫束之高阁,可不就是埋没了书本本身的意义。
回头我就请了二姑娘来,让她给府上的兄弟姐妹们都送上一份抄本。”
问琴闻弦而知雅意,立即将功补过,“话说回来,那孤本毕竟是老侯爷找回来的,合该是府上的珍藏才是。
放在二姑娘那里搁着,倒是可惜了。
何不让二姑娘拿出来,放在侯爷的书房,也好叫外头的人知道,咱们侯府祖上虽是武将出身,但后代却是爱书的。”
现在太平盛世,上头那位也更加重文轻武,上行下效,侯府下一代没有一个继承祖志的。
沈氏这会儿笑得就和善了许多,“你个促狭的丫头,你家二姑娘怕是要拿它当嫁妆,带到夫家去的。”
问琴听了这话,一脸的不赞同,“那是孤本,侯府的爷们也是爱书的,咱们世子爷更是才高八斗,在都城的贵公子里也是出了名的。
二姑娘怎的就要把娘家的好东西带到夫家去?这是何道理,合该留在府上,留着传家才是。”
章嬷嬷也献言,“是这个理,旁的倒也罢了,可这孤本难得,以后说不准什么时候,咱们侯府自家人也要用到的。”
这话说到了沈氏的心坎上,侯府起初是靠军功得来的富贵。
可随着老侯爷去世,他们贺家算是从武将行列里除名了。
连带着她生的璋哥儿也只有从文一条路可走,幸好她的璋哥儿自小聪慧,是个读书的苗子,这些年下来在都城也有了些才名。
这孤本要是能落在她儿子手里,以后说不得真有大用。
看出了沈氏的意动,章嬷嬷再接再厉,“只不过要办成这事儿,奴婢看还是要找二夫人才是,二姑娘是她的孩子,她去提点一二才是正经。”
手里捏着二姑娘的婚事,不怕二姑娘和她姨娘不顺从。
只是这样一来,就怕又走了弯路,问琴不确定的道:“二夫人和二老爷会不会到时候也看上了这孤本,不愿拿出来?”
毕竟大房的世子爷不科举,也有爵位能继承。可二房的哥儿要出头,最好的办法就是出仕。
到时候他们当父母的从二姑娘手里要了来,却没有侯府大房什么事,那不是白白为他人做嫁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