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不由都头痛起来,俞醉扶额叹息:
果然,他常常因为对自己不够狠心而和任务位面的NPC格格不入。
……
晚些时候,如俞醉所料,边晟早朝揭露太子恶行的事果然迅速在整个京都传开。
无论是官员还是百姓都是唏嘘不已。
据说皇帝在朝堂上大怒,而太子当时的反应更是强烈。
直言四皇子是诬告,但奈何人家证据在手。
最后皇帝当场下旨废太子。
事情发展至此,不知是皇帝放任自流,还是有心无力,未能拦住。
整件事被传得细致,有板有眼。
到最后甚至连当事人在朝堂上说了什么,表情如何都描述得有模有样。
听上去倒也真像是有那么一回事。
俞醉听得热闹,却也只当是个热闹。
多亏126,他是知道真是情况如何的。
早朝不欢而散,众臣子离宫时脸上还都是神色各异,不可云云。
太子党里不知道实情的属实是没有想到太子的手段狠辣至此,竟是连自己的亲兄弟都不放过。
有人对太子失望至极,料想太子如此是万万不可能再有机会登上皇位了,遂是犹豫着要告老还乡。
还有有人战战兢兢,唯恐自己及亲族也被牵连。
而边晟这边,有人说他心怀天下,大义灭亲都不能够用来称赞他的行为。
有人却觉得他过于心狠,相比于残害手足的废太子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边晟此番算是以一己之力,搅得整个朝野都荡了荡。
不过他行为却也是没有为自己捞得什么好处。
刚一下早朝,人就被召到了勤政殿。
再出来时,他鬓角上梳理得齐整的发落了几根发丝,一道血痕也从额角流下。
勤政殿内,皇帝自是恼怒于自己的这个小儿子在早朝上的行为的。
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
这话在皇家同样适用。
边晟自可私下将证据呈上,他作为皇帝定是不会有包庇行为的。
但边晟千不该万不该在早朝上说这件事。
还是半点不隐瞒,悉数倒了个干净。
自己的几个儿子明争暗斗,身为皇帝的他自然是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