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一名身着素衣的女子轻轻走上台来,她面容端庄,双手捧着诗卷,神情恭谨。

“白姑娘,在下也来试上一试。”

白雪霁接过诗卷,目光一扫,眉宇微挑,似乎多了几分期待。

“念。”

那女子从容不迫地开口道:

“垂丝拂水细无声,绿影参天已忘根。

不与桃花争颜色,偏将一片古今魂。”

一时之间,台下众人纷纷点头。

“妙啊!此诗既写出柳之姿态,又隐含托物言志,着实不俗!”

“是啊,那句‘不与桃花争颜色’,更是暗示谦逊风骨,让人拍案叫绝!”

“这女子虽不知名,却有如此才学,着实令人钦佩。”

白雪霁面上多了几分柔和,轻声道:“言辞有韵,意蕴深远。”

素衣女子微微一笑,行礼退下。

接连几位参赛者上台,虽各有千秋,但始终未能引起更大的波澜。

或有言辞流畅,却略显平庸。

或有奇思妙想,却难掩疏漏。

一炷香的时间渐渐燃尽,圆台之上,氛围越发紧张。

“还有谁?”白雪霁目光扫过众人,声音依旧清冷。

这时,一名老者缓缓站起,身形略显佝偻,但神态肃然。

“柳之韵,与君共赏。”

他朗声说道,提笔蘸墨,在卷轴上轻轻书写,笔走龙蛇,气韵沉稳。

片刻后,他交出诗卷,朗声念道:

“柔条轻摆舞东风,映月临水度春秋。

落地成荫遮万物,长存千古与人同。”

诗句落下,台下一片赞叹。

“这等胸怀,已不止是咏柳,更是对天地万物的一种体悟啊!”

“果然是老前辈,气度非凡,令人折服。”

白雪霁微微颔首,神色中难得流露出一丝欣赏。

然而,她的目光依旧停留在参赛者中,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而此时,站在人群中的萧宁,依旧未动。

他负手而立,神情从容,目光落在不远处随风摇曳的柳枝上,似乎对四周的一切喧嚣毫不在意。

“他怎么还不出手?”

“莫非他对这等题目无从下手?”

“未必吧,以他的气度,或许早已有所准备,只是在等时机罢了。”

围观者议论纷纷,目光却不由自主地集中在萧宁身上。

白雪霁的目光同样落在了他身上,她轻轻开口:“公子,今日虽然小女子允许他人参与这考题,但毕竟是你的主场。”

“这一炷香的时间可就要到了,公子可要试试?”

萧宁微微一笑,缓步走上台去。

然而,此刻,他并未提笔。

他只是站在那株垂柳前,抬眼望着被晨风轻拂的枝条,似有所思。

众人屏息凝神,静静等待着他的出手。

空气中,只剩下柳叶随风摇曳的沙沙声,以及湖水轻拍岸边的呢喃声。

萧宁立于台上,身姿如松,眉眼间尽是从容淡然。

他未提笔,未看纸,反而静静凝视着眼前的柳枝。

垂柳在晨风中轻轻摇曳,柳条仿佛女子柔软的发丝,随风飘舞,拂过湖面。

阳光透过柳叶洒下斑驳的影子,映在萧宁的衣襟上。

他的目光专注,仿佛整个世界都被他屏蔽在外,只有这柳枝在他眼中翩跹起舞。

台下的观众屏息凝神,唯恐一点声响打扰到这看似寻常却令人心神沉静的时刻。

“他在想什么?”

“他为何不动笔?难道没有把握吗?”

有人轻声议论,语气中带着一丝焦急和好奇。

“莫非,这题目难住了他?”

“不至于吧?以他的气度和学识,应当不至于为难。”

丹凤朝阳站在人群中,双眸紧紧锁住台上的萧宁,目光中满是期待。

“他一定有自己的想法。”

紫烟绕轻声说道,目光同样带着几分探究:“不过,他若真不能作出好诗,那未免太令人失望了。”

红衣翩翩笑而不语,似在等待萧宁的表现。

而圆台上的白雪霁端坐如莲,目光淡然,眼底却隐隐有几分期待。

萧宁终于抬起手,握住毛笔,蘸了蘸墨。

他轻轻抬笔,在宣纸上写下第一个字。

笔锋落下的瞬间,一股无法言喻的气势悄然弥散开来,像是一阵清风拂过湖面,掀起涟漪无数。

他的动作不疾不徐,每一笔落下,都仿佛带着天地间的灵气,每一划都如山川河流的延展。

“终于动笔了。”

有人低声喃喃,语气中带着隐隐的期待。

“他写的是什么?”

“从他的气度来看,绝非寻常之作。”

萧宁写完最后一笔,轻轻搁下毛笔。

他缓缓抬眸,将诗卷递向白雪霁,目光如水,语气平静:“请。”

白雪霁接过诗卷,展开一看,眼神微微一颤。

她扫过诗句,嘴角浮现出一抹罕见的笑意。

然后,她轻声念道: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念罢,她静静地将诗卷搁在桌上,目光扫向众人。

“此诗,意境清新,言辞简练,咏物之妙,已臻化境。”

她语气平静,却字字铿锵。

台下瞬间爆发出一片低声议论。

“好诗!这才是咏柳的绝佳之作!”

“以‘碧玉’比喻柳树,形容其亭亭如盖,生机盎然,真是贴切至极!”

“‘绿丝绦’写出了柳条柔软如丝的妙态,简直让人仿佛看到了柳枝拂面的画面。”

“最后一句‘二月春风似剪刀’,更是匠心独具!竟将春风比作裁剪柳叶的巧手,这等想象,令人拍案叫绝!”

人群中,许多人忍不住鼓掌,甚至还有人激动得站起身来,大声称赞。

“真是好诗啊!”

“这一诗句,恐怕连大儒也难以望其项背!”

“这面具男子不仅武艺惊人,竟然连诗才也如此高绝!”

一位白须老者微微颔首,轻声道:“此等才华,怕是千古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