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货币!货币!还是货币!(五)

周晨一路上也是思虑良多。此次召见来的终究突然,准备时间太少,若是把皇帝应付的好也就罢了。若是有什么差池,来一个奉旨讨饭,这辈子岂不就坏菜!

被迫害妄想症折磨的周晨,一时脑子里十万八千个怪念头在环绕。正在他患得患失,自己吓自己的时候,突然听到张景宗对着两人说道:“王爷,周公子。皇上就在迩英殿里面。我们进去吧。”

张景宗以为宫廷礼仪,八贤王已经与他分说明白,而其实一致宫门外,就已经有小太监回禀了赵恒。赵恒也急着想见见这个八贤王极尽推崇的年轻人。礼部就索性把见驾之前的种种礼节解说全省了。不能让领导等待着急,这是所有历史朝代的官僚通行的做法。

周晨举目望去,沿御阶之上,一座宽广的大殿矗立眼前。有一站在门外的小太监,见到三人行到此处。立时跑了进去通报,没一会的功夫,就听到里面传来声音,高喊道:“传八贤王赵芳觐见——”,“传布衣周晨觐见——”

周晨听到喊声连忙整了整衣服,同赵芳一起拾阶而上,入得殿去再拜叩道:“草民周晨,拜见陛下。”赵芳还是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走到前面拜道:“皇兄,今日我可把我家的厉害人物请来了,你只管难为他北盟的事情!若是他答不出来,就算我输!”

说完做这话,大咧的往别处一站。老神在在的样子,看的赵恒心烦。指了一个座位给赵芳,让他不要在胡乱聒噪。

赵芳撇了撇嘴,坐到那座位上喝起茶来。倒是一句话再也不讲。

一套大礼行毕,周晨方敢抬起头来,却见大殿正前方,一个穿着淡黄衫袍的中年人坐在龙椅上,微笑着对他说:“爱卿免礼平身。”

谢过皇帝,周晨又小心的偷眼打量着那人到中年的皇帝,却见三十多岁的赵恒脸色略显苍白,双目深陷,整个人略显清瘦,只是精神看起来还不错,颇有点英气勃勃的感觉。

只听赵恒在上面笑道:“听八哥儿说你天纵奇才,对朝廷财货与北疆战事多有见解,爱卿不妨说来听听,不用紧张,错对都有你家王爷给你顶着,畅所欲言吧。”

“承蒙皇上美意,也谢王爷抬爱。山野之人,不敢口出狂言,见解谈不上,只是草民平日里的一些胡思乱想说出来,以供大家品评罢了。”周晨朗声答道。

“这小子不似八哥儿样轻狂,还算有些斤两。”皇帝心情甚好,“朕在宫中,亦久闻你的大名。”

“小子不才,只是不知是什么名头,传到了陛下的耳前。”

“关于你年少统御乡兵,最后灭了泗州雄踞多年的水匪,泗州知府魏志安早有折子上来为你请功了。再加上你关于朝廷对北盟国策的见解,也是另辟他境,也令人耳目一新。爱卿不必过谦,朕观爱卿颇有贤才之才,才在今日召爱卿前来,朕这几日正在为北方的事情头痛,可不知道爱卿有什么高见么?”皇帝的眼光颇有几分期盼,也还有几分怀疑。

“小子何人,岂敢胡乱扰乱国家大计?臣闻历来国家贤名的君主欲求治国之策,必委之于当朝士大夫,陛下欲为明君,只需亲贤人,远小人,臣以为陛下当以此为第一急务。”

“这也不过是些平常的话语。”皇帝心道,口中却笑道:“此言甚善。”

“天下大事,知易行难。亲贤臣远小人,历代君主无论贤愚不肖,无有不知。然世有贤如李氏太宗者,亦有不肖如杨氏炀帝者,可知知易行难。”周晨侃侃而谈。

“今日陛下愁困于军政不修,欲保民于太平,而又无力拒北军以边境之外。当此之时,用人之成败,实系国家之存亡,亦关系赵汉之百年。此实‘大有为之时’,然若无贤臣,臣恐陛下画虎不成反类犬。”

赵恒听到此处,心里暗暗点了点头。不料却有人不答应了,出列质问道:“以周公子之意,则现今朝中谁是奸臣谁是贤人?”

周晨抬头打量这质问自己的人,见他四十多岁,头发微白,从帽子下看来略显凌乱,身着紫袍玉带,腰佩金鱼袋,目光炯炯,透着精明强干。周晨立时便笑道:“这位大人,朝中贤愚不肖,可问宰相;宰相贤愚不肖,可问御史。奈何问我一山野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