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一中报到的那天,村书记和乡秘书以及小学校长和杨老师等人都前来送行,老邻居墨邦友等人还特地去买了几个鞭炮,噼噼啪啪的轰了一阵,说是讨个好彩头,庆贺墨家村终于有“乌鸡”变成了凤凰,带头起飞了。有一就会有二,以后就还会有更多的凤凰在这个山村里飞出去,飞不遍全中国,最起码也要飞遍整个省域。
村里有一拖拉机司机,因小儿子有一次得病严重,医院不敢接手救治抱回家后,被墨贤用自家挖的草药救回一命,就把墨家的人都看做了救命恩人。如今恩人家有了这等荣耀的大事,他便自告奋勇的要用拖拉机送墨善进城读书。
实时墨家的家境,经历了为墨泰还赌债、救治莲花、兔毛滞销等一系列的人祸折腾,又摊上7号台风这样的天灾,也确实是每况日下捉襟见肘了的。墨贤就也收了这个人情,用拖拉机专送了墨善,去一中报到到入学。一路上,墨贤都在想着三年后的墨善,又将会给墨家带来怎样的一个惊喜和荣耀,他满怀期望,墨善能给墨家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至少也要回复到当年那样成为村里第一的“富贵人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但是,期望越高,失望越大,老天就喜欢跟墨贤作对一样。两年过去,墨善并没有带来什么惊喜和荣耀,只提回了送她入学时专门为她定制的一个手提木箱子。箱子里是破破烂烂的几件衣服,一本书也没有看到。
墨善逃学的消息,犹如墨家村上空的一个晴天霹雳,无情地击在墨家破败的屋顶上,给墨家搅了个天翻地覆。
据墨善自己解释,她在一中学习压力太大,跟不上,拖了全班的后腿,没脸待了,只得回来。但墨善的班主任告诉墨贤,说墨善成绩中等,没有跟不上一说。另外,墨善进一中以后,尊敬老师、团结同学、乐于助人以及积极突出的组织能力深的全班同学爱戴,四个学期以来都是班里的班长皆劳动委员,还是校学生会的干事,也深得班主任及各课老师的重视。学校已批准她入了共青团,为她将来能顺利入党做好了准备。可墨善就是听不进劝,根本没给自己留余地。
墨善又解释说,一中多年来,大学升学率不高的原因,是乡下上去的学生一般都家境贫寒,念不起高中,更念不起大学,所以,念完初中就直接考去了初中师范或初中中专,少有人在本校初升高的。学校的领导已经决定,从本届开始,所有的本校初中生必须继续就读本校的高中,不准报考初中师范或中专之类的学院以及其他职业类的技校。墨善当个小老师的梦想也就不可能实现,还不如早早回家种田算了。
但一中的班主任向墨善承诺,只要她继续念书能考出好成绩,她可以帮她到考试的时候,把她的名额放到其他学校去参考。甚至同意让她回到自己的乡中学读一个学期试试,再回一中毕业考,墨善也没回心转意。
墨善还举了个例子,证明不是她一人有这样的想法和弃学行为。她自己班上就有个也是乡下考上的男同学,因父母亲太穷被村霸压迫着一直活的极其卑微,逃学去了云南卖白药,说是这书读了其实也没什么用,最有用的就是钱了。有钱就没有了一切被人践踏被人羞辱的资格。墨家虽然此时还没有穷到被人欺负的地步,但墨善再也不想看到父母低着头去问亲戚借学费时,亲戚那瞧不起的眼神,也不想再听到亲戚那句“读不起就不要去读不行吗”的话。饶是老师和同学们的再三劝说以及莲花的责骂,都没有让墨善回到一中继续学业。
逃学在家两个月后,实在觉得惋惜的班主任,又来电话说墨善你起码也得考张初中毕业证回去,也能证明你进过一中,以后出去找工作也用得着。
墨善经过两个月的内心挣扎,想想还是班主任老师说得有理有据,且最懂她最为爱惜她,便有了返回一中的念头,但又不好意思说是自己反悔了,就与莲花说是班主任的意思,要拿二十元钱去参加毕业考拍照等用途。
周莲花白她一眼:“你都不读书了,还考来什么用。是你自己不读的,我们可没有一人逼着你不读。你要考就你自己想办法,反正家里一分钱也是没有的,你要钱就自个儿借去。”
墨善哪里肯低头去问亲戚借钱,何况还是自己逃学在先,再逼父母借钱也真不是她这性格能做出来的事。一赌气,跟着一小学同学,外出打工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