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靖难之役后,应天府人少了,房价也低了,宁俊杰便拉着家人从乡里跑到了这明朝都城。
吴昊夹了一点咸菜放进嘴里,咂摸了一下,趁着咸菜还在嘴里,味道还在的时候端起碗喝了一大口大米粥。
宁俊杰看吴昊吃得津津有味,也不再多说什么,埋头吃了起来。
待两人都吃完了。
宁俊杰要走的时候,吴昊这才问道:“宁先生,请问你之前说日子越来越难了,这是为何?如今靖难已过,难道不是日子越来越好吗?”
“先生不敢当,小老头我就是个种田的。”宁俊杰连连摆手。
“是这样的,朝廷最近不是说要改丁税成亩税吗?”
古代就这点好,人们的生活节奏慢,见到吴昊愿意听自己唠嗑,小老头也没啥事做,便开始专心吐槽起来。
“嗯,这我知道,这难道不是好事吗?那些乡下大地主可是田连阡陌,让他们按照地亩多少来交税,朝廷才有更多的钱呐。”吴昊回应道。
摊丁入亩这个政策正是吴昊提出的。
古代的税收最大的两个来源是田税和人头税。
这个政策主要是从人头税也就是丁税入手。
明朝初期就存在人头税,主要包括对成年人征收的丁税等。
如里甲制度下,百姓需按丁口数量承担相应的徭役和赋税,此外还有针对匠户等特殊群体征收的人头性质的税收,比如匠班银等。
吴昊提出的摊丁入亩,具体做法就是政府根据各地的田赋银数量,按照一定的比例或标准,将丁银分摊到每亩土地的田赋中,一同征收。
这样一来,税收的征收依据主要变为土地,而不再是人口数量。
当然了,这么大的变动肯定不会一下就全国开始推行,而是先在应天附近尝试,如果没有出现什么大问题,才考虑全国推行。
“好事?那些地主可不是傻乎乎到自己承担多出来的税,最后还不是苦了没田的佃户?”
宁俊杰翻了个白眼。
吴昊沉默了。
这一点是理所当然的,是必然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只需要简单做个思维实验,如果是现代,美丽国突然加了高收入人群的税,那最终肯定由百姓来承担这部分支出。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这世上不存在有什么制度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总有人会因为朝廷新政受到利益方面的影响。
商鞅变法后秦国日益强盛,却没有多少人关心过在那种变态的军国体制下,秦国百姓的生活状态。
秦统一六国后,幅员辽阔,人口激增,可罪犯的数量却达到了总人口的二十分之一。
根据里耶秦简的记载,秦始皇三十二年,迁陵县的刑徒数量占该县人口的五分之一左右!
阿房宫、北筑长城以击匈奴,南统百越,秦直道修建......
一桩桩一件件都是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来完成的,如今吴昊的政策虽然影响了一部分人,但吴昊自觉自己还是比较温和的改革派了。
“还有,大家伙也不是啥子,以后不按照人头收税,就按田地多少,那些乡下种地的,那还不是铆足了劲生娃?那得饿死多少人呐?”
宁俊杰看到吴昊无言以对,便有了乘胜追击的态势,将心理的一些话一股脑儿说了出来:
“还有那什么追缴亏空,这不是为难人吗?”
“是啊,前些日子听了个湘地来的脚商说,如今那些当官的可是啥都不管了,就等着自己能不能熬过这次追缴亏空呢。”早餐店老板也加入了对话。
吴昊再次沉默了。
追缴亏空收回的那部分钱是小事。
吴昊主要是为了获得皇帝朱棣的信任,让他相信自己就是要做孤臣。
那么大范围的亏空,想查谁就查谁,以后若是有人反对新政,就从亏空方面入手,保准一查一个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