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四大诸侯,一降三拒

而此时的刘信还没有从李儒那里拿到玉玺。

尽管你有刘协的传位遗诏,但诏书这事很难说准,谁知这传位遗诏究竟是怎么回事,是不是出自刘协之手。

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大字赫然出现在书信之上,再加上刘岱亲身经历了当时的玉玺争夺战,更加确信玉玺的真实性。

第二,便是刘信和袁术许给两人的利益。

刘信可以说从燕国制度出发,把能给两人的利益已经抬到最高,可以返回朝堂做其中一部的副部长,或者继续留在荆州和扬州做刺史,但没有了调兵的全力,只有安民理政之权。

而且,还要先到洛阳进行官员培训,让这两个习惯了一言而决的诸侯来说,他能受得了别人管理自己吗。

刘信并没有提及远征军海外拓土一事,因为刘信怕使臣说不清楚。

况且,你想要跟袁绍他们一样,出海封王,那也得先表现出基本的诚意。

最重要的是荆州和扬州的官员,如果还想继续当官,要先到洛阳进行培训,再经考核才能安置官位。

本来在当地过得相当舒坦,且掌控一定权力的荆扬官员,更无法接受,于是纷纷劝说刘表和刘繇。

即便要投靠刘信,那也要重新提出条件。

而袁术给的就不一样了,册封刘表为楚王,刘繇为吴王,就连刘表的小儿子刘琮也被册封蔡国公,刘繇之弟刘岱被册封越国公,刘表的长子刘琦和刘繇之子刘基自然就是楚王、吴王世子了。

且不论刘琮和刘岱的国公有无实权,但刘表和刘繇既能保住现有的权力,还成了名副其实的诸侯王。

要知道刘表之前就已经接受董卓...应是刘协的册封,建都开国,不过那时候册封的是陈国公。

现在呢!楚王!无非将国号由“陈”改为“楚”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