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四大诸侯,一降三拒

刘协的传位遗诏被誊抄在报纸上,迅速发往全国各地,昭告天下,以示正统。

同时刘信也派出了使臣前往袁术、刘表、刘繇和刘备的属地,许以高官厚禄,换得服从新朝廷的安排,如此兵不血刃统一大汉,皆大欢喜再好不过。

但,无论是刘信还是朝堂百官,都认为这种结果很难实现。

袁术早有称帝之意,别说是消息灵通的刘信了,就连许多豪门士族也早就知晓,甚至来往燕国与豫州的商人都多少有些耳闻。

无论是行宫规格,还是言行举止,袁术的僭越之举已经越来越明显。

被野心彻底放大的一方诸侯,怎么可能轻易放下手上的权力。

再就是刘备,这家伙隐忍数十年,好不容易抓住机会成为益州之主,凭借益州易守难攻的地势特点,他也很难轻易妥协。

在刘信心中,最有可能归顺的应是刘表和刘繇。

刘表的荆州牧已经名不副实,现在仅剩南郡和江夏郡两郡之地,毫无战略缓冲,别说是天下争霸了,若是燕军全力来攻,能顶住个把月就已经创造奇迹了。

就算刘表被一己之私蒙蔽双眼,不愿归顺,那荆州各大士族理应审时度势,主动回归大汉。

毕竟当时蔡瑁和蒯良作为荆州来使,作为阅兵典礼的嘉宾观看了整场阅兵,其他家族的人也跻身百姓队伍,感受了燕国百姓的热情,亲眼见证了燕军的强悍。

虽然刘信接见他们时,涉及的大多是商业范畴,但燕国的国力和军力,他们都看在眼里,此时的荆州跟偌大的燕国比起来,简直犹如萤火对皓月。

蔡家的蔡瑁、蔡中、蔡和,蒯家的蒯良、蒯越,黄家的黄承彦、黄祖,庞家的庞德公,马家的马良,向家的向朗,习家的习祯、习忠个个不是泛泛之辈,他们心如明镜,对形势应有准确的判断。

哪怕是黄承彦、庞德公这些隐士不愿过问世事,马良看不上刘表,还未出仕,向朗仅是一县之长,没有话语权,但蔡瑁、蒯良、蒯越、黄祖可是刘表倚重之人,应会劝说刘表。

要知道刘表当初单枪匹马到荆州赴任之时,全仗这些士族的帮助。

可以说没有这些士族,刘表很难平定当时荆州的乱局,以及在荆州坐稳这荆州牧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