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府城的五公祠,其实,就是历史上海南人民供奉的苏公祠,表达了世世代代海南人对苏东坡的怀念。
苏东坡之后,历朝历代的政府官员都会重修苏大师留下的“载酒堂”,虽然几经塌废,几经重建,当年的载酒堂就演变成现在的“东坡书院”了,并因此也闻名天下……
值得一提的是苏的学生姜唐佐,忠厚正直、气质不凡,文章文风雄伟磊落,言行气和,有中州人士之风,颇受苏轼的器重。
当姜要去广州应考时,东坡先生在他的扇子上题上两句诗:“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并说,待你中举后再续考。
姜果不负老师的厚望,一举成名,成为海南第一个举人,光宗耀祖回到故里,当姜正要去儋州拜谢恩师时,却闻知老师已获赦北归,姜只好悻悻地回家,潜心温习功课,以备明年的会试。
第二年,姜北上参加会试,途经河南汝州拜会苏轼之弟苏澈,方知东坡恩师在北归后就已仙逝,姜闻之心酸不已,默默拿出老师的题扇,苏澈见亡兄遗作,沉痛片刻,便在扇子上挥豪题诗于其上;
生长茅间有异芳,风流稷下古诸姜。
适从琼管鱼龙窟,秀出羊城翰墨场。
沧海何尝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
锦衣不日千人看,始信东坡眼力长。
算是续完了亡兄的诗,姜唐佐手捧题扇,热泪盈眶,毅然掉头回乡,从此不再参加任何科举,也谢绝任何官职,蛰伏在家乡的土地上,开坛讲学,收徒授业,成为一名乡村教师,而终老一生。
南宋时,有官员寻访桄榔旧址,购堂屋三间祀苏公像,建房供郡人子弟从师学习,并种植桄榔为林,重立桄榔庵碑铭以示纪念。
明清以来,学者们相继设帐讲学于此,故有东坡书院之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