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灾年,尤其是在“小冰河期”的漫长冬季,最为匮乏的是粮食,最不稀缺的就是人力。
随着其他行省,尤其是吕宋和台湾行省大量的粮食输入,加上有地方官府和军队维护秩序,又有中央银行专项拨款援助,这场规模空前,集结了上千万人的“以工代赈”运动,如火如荼地展开了。
西北三省,宛如久病初愈的巨人,开始缓缓焕发出蓬勃的生机。
与此同时,南直隶、浙江、福建等地的轻工业也快速发展起来,各种制造作坊被改造成了蒸汽动力的工厂。
源源不断的棉纺织品、丝绸、食品、五金日用品生产出来后,刚开始是由朝廷统一收购送往西北。
可随着西北的各种钢铁、焦煤、石油化工品出来后,无需朝廷动员,就有大批的商贾自发采购物资去西北交易。
于是乎,原来是南方往北方纯输血,可现在不同了,南方有轻工业品,北方却是有资源、有重工业品,还有日化和制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以前被南方商贾和百姓嫌弃的“北方佬”,现在却成了他们要笑脸相迎的贵客。
在所有的工业中,发展最快的要属航空业和造船业。
飞艇的高机动、低能耗、无视地形的特点,让他成了交通工具中的皇冠。
而造船业重要性更不必说,这不仅关系到移民的国策,还关系到海上运输和海洋霸主地位的建立。
庆幸的是,飞艇的制造和船只的建造有很多相同之处。
徐龙翼当时把飞艇当做帆船来制造的设计,在接下来发挥了难以想象的价值。
大明原本就有大量的造船厂,虽然后期主要是造漕运的船只,可底子在、工匠在,这改造起来就方便了许多。
于是乎,登州、南京、杭州、广州、漳州、泉州等地的造船厂纷纷扩大生产,改造设施,夜以继日地投入到了船只的赶造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原来多个大型的造船厂都被改造成了双船厂,既造飞船(飞艇),也造海船。比如说:杭州的钱塘宝船厂、仁和宝船厂、南京的龙江宝船厂等等。
除此之外,在这次举国的抗疫、抗灾、恢复生产的大热潮中,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人才。
他们中有官员、有医者、有工匠,有商人,还涌现出了类似宋应星、薛凤祚、徐霞客等极具潜力的研究性人才。
这些人都被朝廷委以重任,登上了属于自己的靓丽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