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名教”,指的是社会的等级名分、伦理仪则、道德法规、制度典范等等。
三纲五常是典型的代表。
曹操融入了后世“名教本于自然”的观点,以道解儒。
顺势弘扬了“玄学”。
以“自然”为无、为本。
以“名教”为末、为用。
强调名教应该顺应人的自然本性!
“名教”和“自然”的争端,在魏晋时期崛起。
司马老贼窃取神器,不得人心。
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名士,开始追求黄老学说,追求人间自在,追求“自然”。
嵇康甚至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论调,弹琴咏诗,自足于怀抱之中。
“自然”是最合乎大道本性的,是天地间的最高法则,也是最真实的存在。
“守陋巷,教养子孙,时与亲旧叙阔,陈说平生。”
“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愿毕矣。”
曹操没有这么激进,他遵循的是王弼的思想。
王朗经学盖世能如何?
此刻的迷茫和模糊,让他满面羞惭。
曹操神态从容,谈吐优雅,和王朗论五经。
鸿都门学诸生,完全跟不上二人的思维。
后来太学诸生,也渐渐偃旗息鼓。
唯有马日磾、郑玄继续倾听,如痴如醉。
这里面蕴含的深意,足够诸生钻研一辈子了。
普通人精通一本经文,即可成为治经博士,甚至入朝为官,
精通五经,首先一点,要人脉足够强大!
不是所有大儒,都愿意传授经文。就算愿意,他可能只精通两经。
融合玄学的辩难,充满了律动。
那种紧张和矛盾之美,简直就是一次酣畅淋漓的抒情。
曹操甚至打破了经学的完整性,给人一种摸不着头脑的破碎感。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学习黄老学说。
一部《易经》,就足够深奥了。
所以在诸生看来,辩难断断续续,却能继续下去。
曹操总能以儒家经典,再次圆回来。
他打破了谈论儒家经典的习惯、套路,把儒家思想拆了、解构了、破坏了。
站不住。
站不稳。
因而更加妩媚诱人,更加勾人心魄。
王朗的感触,最为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