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先是一愣,而后大笑道:“些许收尾小事,赵官家竟然亲临,着实让李某有些措手不及!”
一边说着,一边示意近侍在主座对面加把矮椅,中间配上短榻,而后亲自下得座位,拉着赵匡胤上来,两人隔榻对坐。
赵大也没有矫情推脱,一甩长袍,潇洒坐下:“谈判事宜不过是顺带,赵某此来,主要是想见识见识,创造贞观盛世,巨唐光辉的贤君名将,请教太宗陛下治国之法。”
李世民亲自给赵匡胤倒上酒水:“吾二人虽相隔三百年,但如今既处一世,可以兄弟相称。我喊一声赵老弟,如何?”
赵匡胤举杯道:“固所愿尔!李兄,请!”
一杯酒水下肚,李世民笑道:“光临此世之前,吾曾以为,大唐贞观之治,百姓安居乐业,兵锋威压四夷,皆李某之功也。”
“而今十载间遍阅诸朝民生,方知天下大势,自有其规律,朝堂兴衰,岂是一两个明君贤臣所能左右的。”
“初唐所以光芒万丈,乃是汉末以后三四百年乱世,一代代人摸索试验,最终探得最合适的制度所成。”
“世民不过恰逢其时,所以能侥幸于青史中留下些名头。”
“同样,赵老弟能结束乱世,开创赵宋三百年基业,也是晚唐五代以来世人挣扎求存,不断革新变法,试图摆脱藩镇割据、武夫擅权、国家动荡不安的局面,最后于陈桥开花结果。”
“所谓时势造英雄,英雄再怎么豪情万丈,也会囿于基本面,不可能超脱世间。”
“赵老弟能走到今日,已经难能可贵,把我放在同样的位子上,也不敢说做的更好。”
“所以这治国之法,”李世民摇摇头:“我又有什么资格相教?”
“先前诸法,无甚需要细说的,史书上大可寻得。而今大唐想要行新法,更上层楼,却始终不得要领。”
赵匡胤也深有所感:“李兄这句时势造英雄,道尽天下事。”
“大宋困于国情,不能穷尽民力,与诸位争锋,命也。却不知今后六国,谁将胜出?”
“谁能最后争胜,我也说不准。但赵宋之后,蒙元和满清境况不会太好。”唐太宗很不看好两个少数民族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