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没有利益啊。
唐初府兵立功,可以授勋官,得田地,魏博可没这条件。
田地?早就分光了。勋官?得个虚名也是在镇里头打转。
而且外战准备打谁?打朝廷那是捅马蜂窝,打藩镇,周围没有一个善茬,花费大把的钱粮也未必能打下一座城池,得不偿失。
所以魏博镇向来是外战外行,内线作战则发挥超常,让敌人头疼不已。
这个时候的河朔藩镇都忙着安抚自家的兵大爷,也没什么兴趣去学安禄山搞一把大的了,朝廷也乐得安生。
接下来的几十年,整个大唐总体上还算和谐。但是危机总是在慢慢酝酿。
虽然因为时间太过久远,晚唐的史料远不如明清那般详实,但是历史进程嘛,总是可以猜测出大致的发展脉络。
参照最后两个王朝的兴平衰亡,可以想见,中晚唐时期,随着人口增长,人均土地越来越少,民众逐渐不堪重负,最后落第书生黄巢举起大旗,转战万里,直逼潼关。
曾经挽救大唐于危亡之中的神策军再次受命,却一触即溃,沦为笑柄。
后世总结原因时,总是说是因为过于优厚的待遇把这支虎狼之师养废了。
什么神策军的收入是其它军队的三倍有余、赏赐丰厚、优先晋升等等,导致飞扬跋扈、不事训练等等。
呵,这话听得,大概就跟说宋禁军、清八旗因为日子过得太好所以才失去战斗力一样。事实真是如此吗?
在很多人心目中,一支强大的军队,似乎就不应该像个俗人一般追求物质待遇,须得像红军一般饿着肚子过草地,像志愿军一样就着雪水吃炒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然而,历史上的强军,无论中外,都有着良好的待遇。
哪怕是很多人心目中有着钢铁般坚定信仰的新中国军队也是一样。
这是人性决定的,这个世界上有圣人,有小人,但大多数都是普通人,追逐更好的生活是他们的本能。
谁能够提供更好的前途,他们便愿意为谁效力。
神策军最有战力的时候是唐宪宗时期,这段时间是中晚唐财政收入的巅峰,三千多万贯石。
这是个什么水平呢?以当时大概斗米五十文的物价折算,也就是五千来万石的粮食。
唐石较小,折算成明清石米,还不到四千万。
这个数据,已经达到了乾隆年间四千八百多万两外加八百万石粮食七成多点,跟万历年张居正改革时期约莫两千万两出头按粮价折成的四千万石粮食收入差不了多少。
非常难得,毕竟唐代的经济发展水平、南方土地开发程度肯定是不如千年后的,还有些根本不鸟中央、一毛钱都不上交的刺头藩镇和虽然还算恭敬但难免有些阳奉阴违意思的半刺头,能收到这么多,的确是穷尽民力了。
大清国八旗绿营加一起八十万,大明初年军户制的时候不算,改成募兵制后也有八十多万的兵额,这大唐中央养个二十万人应该是很轻松的吧?
实际上并没有,因为跟大清国中央独大不一样,中晚唐的财政分配模式是上供(供应中央)、送使(归节度使)、留州(留给各州)各占三分之一,朝廷实际能够使用的也就只有一千二三百万石。
地方强势,中央只能妥协,不然再来几个朱泚、李希烈,大唐就真的玩完了。
一千三百万石,抽六成出来养兵,这个比例绝对不低了。
在没有战事的情况下,王朝军费开支能达到一半就非常惊人了。
在位期间穷兵黩武,军事开销占了财政收入七八成的我大清十全老人,不打仗的平时年景,也才拨付了不到财赋四成的钱粮给兵大爷们开工资。
七百多万石的军饷,发给二十万中央军,是个什么水平?比乾隆前中期的八旗兵待遇稍差一点。
二十万八旗兵年耗饷七百多万两银子。
十全老人前中期银子还比较值钱,一石米也就一两银子或稍多点的水平。
这些银子算下来也能买个六七百万石粮,外加每个正兵每月一石粮食的补贴,八旗兵每年军费折成粮食约莫九百万石出头。
十全老人晚年之前的旗丁还是有些战斗力的,唐宪宗的神策军也不差,所以才能压服各路藩镇,连桀骜不驯的河朔三镇都暂时捏着鼻子认下了中央派去的节度使。
但是王朝越到后期,就越会被财政问题所困扰,但具体反映到每个朝代却也各具特色。
大清国是被通货膨胀所困扰,表面上看岁入没有减少多少,实际购买力却严重下降。
而大唐这里却面临着严重的通货紧缩。
安史之乱后,粮食价格开始逐渐回落,并长期保持平稳一直到唐末战乱。
这根本就是违背经济规律的。
朝代初期,动荡平复,百姓安稳下来,重新开始正常的生产秩序。
此时人少地多,余粮极多,粮价很低。
百年之后,朝代进入中期,人口增长,偏远地区的贫瘠土地也被开发出来,粮价仍然保持相对稳定。
再之后,土地压力开始增大,余粮被不断增加的人口消耗,粮价开始上涨。
晚唐却一反常态,乍看上去似乎不错,但深究起来,却不是那么回事了。
在粮价平稳的同时,其他物品的价格却一路走低。
两税法实行后,税收缴纳物从钱粮布帛及各种杂货统一改成了钱币辅以粮食。两税法实行不过四十多年,纳税折算钱所需绢布便从两匹半增加到了八匹,百姓负担较之从前加重两倍有余。
为何?因为大唐铸币太少导致通货紧缩。而粮价看似平稳,实际上已经上涨了不少。
这么重的税收自然是难以维系的。
很快,随着百姓逃亡日益严重,大唐帝国的税基越来越浅薄,到唐宣宗那会,就只有宪宗年间收入的七成了。
这还是吃了武宗灭佛红利情况下的收入。
差了不少,不过倒也能勉强维持。
如果继续这么发展下去,大唐说不定还有机会突破三百年大限。
但是嘛,能力在水准线之上的皇帝不是代代都有。
在历经了宪、武、宣几位还算可以的掌舵人之后,大唐等来了躺平帝唐懿宗和娱乐达人唐僖宗。
捞钱的本事比不上父祖,花钱的能耐却要高超得多。
国库入不敷出,军人待遇一降再降。曾经发钱发粮,现在改成发布帛。
看成色,啧啧,怕不得和自己老爹一般年纪。
拿到工资的神策军将士傻了眼,糊弄你爹呢。
这待遇,爱谁谁,劳资不干了。
你不干,没关系,有人乐意干。
唐神策跟清八旗一般,都有较高的政治地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八旗那是大清国族的自留地,想挤都挤不进去。哪怕是后期一个个都穷得当裤子了,也还一个个端着架子。
但神策军不一样,是向全体大唐子民开放的。
处于市农工商最底层的货郎们可是很乐意有这么一份兼职的。别说低薪酬,花钱买都成。
于是军营中的健儿都换成了长安坊市中的商贾,平日里照顾自家生意,临到检阅,便装模作样一番。
你糊弄我我糊弄你,大家一块玩呗。
财政紧张发不下来工资便免不了军人经商搞副业,唐军如此、宋军如此、明军清军如此,甚至后来某个国旗上印着五角星的天南小中华也这么玩。
长安城中醉生梦死,屡试不中的丑陋才子在山东燃起熊熊烈火,宋代史书中的吃人魔王黄巢转战万里,屠光广州胡商后北上直扑潼关。
齐克让领兵据敌,士卒饥寒交迫,军饷更是连影子都没见到。
唐帝征发神策军,却只是送菜。很快,长安再次沦陷,唐皇仓惶出逃。
只是这一次,却再也没有了复兴的机会。因为帝国的税基彻底完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