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众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聚焦在覃相身上。

覃相自然明白众人的意思,他微微抬眼,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皇上焦急的面庞上。

他沉思良久,斟酌再三,而后沉稳地提出,明日早朝再详细商议应对之策。

言罢,众人皆默默点头,带着满心的忧虑,缓缓退出大殿,只留下皇上在空荡荡的大殿内,独自踱步沉思,神色凝重。

皇上的神色瞬间黯淡,眼中满是疲惫与无奈。

他微微闭上双眼,深吸一口气,像是要把满心的焦虑与无力都咽下,沉默良久,缓缓地点了点头。

于这深宫内,他自幼熟读经史子集,知晓古往今来,面对蝗灾这等天灾。

无数仁人志士、贤君良臣都曾绞尽脑汁,却依旧收效甚微。

他明白,实在无法苛责眼前这些忠心耿耿、同样殚精竭虑的肱骨大臣。

可他自己身为一国之君,肩负着天下苍生的福祉,坐拥四海之疆土、万千之臣民。

此刻在这来势汹汹的天灾面前,竟也同样无计可施,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和挫败感油然而生。

如今,事态紧急,他竟只能将那微茫的希望,寄托在覃家那个尚未褪去稚气、未及笄的小丫头身上。

这般念头刚一浮现,皇上的心中顿时涌起一阵强烈的羞愧。

他不禁暗自思忖,朝堂之上,文臣武将济济一堂,皆是朝廷精心选拔、寄予厚望之人。

平日里,他们在朝堂之上慷慨陈词、意气风发,满腹经纶,谈及治国安邦之策时滔滔不绝。

可如今面对这关乎百姓生死存亡、社稷安稳的蝗灾,竟集体陷入了僵局,拿不出一个切实可行、能解燃眉之急的良策。

小主,

而最后,竟要将扭转乾坤的希望,放在一个还未长大成人、未经世事的孩子身上。

这怎能不让他觉得自己这个帝王,实在是失职至极。

他缓缓转过身,身形微微佝偻,不再是平日里那威严庄重、意气风发的模样。

头顶那几缕刺眼的白发在议事宫殿那并不明亮的光线映照下,显得格外醒目。

那是岁月的痕迹,更是这些年操持国事、历经风雨的见证。

他的脚步沉重而迟缓,每一步都像是拖着千斤的重担,落寞地朝着宫殿外走去。

每一步踏出,似乎都带着对苍生的愧疚,对朝堂和自己无能的失望。

那渐行渐远的背影,孤独而寂寥,仿佛被整个世界遗忘,留给一众大臣的,是无尽的沧桑与悲凉。

大臣们望着皇上离去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酸涩之感瞬间涌上心头,眼眶也不自觉地微微湿润。

他们太清楚皇上此刻的心境了,虽皇上并未遭受他人的侮辱。

但“君辱臣死”这句古训,此刻却像是一道沉重的枷锁,紧紧地套在他们的心头。

几位年事已高的老臣,眼眶泛红,忍不住连连叹息,那一声声叹息里,满是自责与悔恨。

他们的脚步虚浮,像是被抽去了所有的力气,蹒跚着离开了这个充满压抑与无奈的议事宫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