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在发电机功率有余裕的时候,又可以对储能装置进行充电,实现电力的灵活调配和高效利用。
为了让这些设想更加完善,秦默积极联系外部相关领域的科研团队,向他们咨询一些先进的发电机技术研究进展,了解目前行业内的最新成果和潜在的应用方向。
通过与这些专业团队的交流,秦默获取了更多的灵感,拓宽了自己的思路。
同时,他还与项目组的动力工程师一起对发电机进行实地拆解和性能检测,仔细观察每个部件的工作状态,记录各项性能指标的实际数据,为制定详细的改进计划获取一手、准确的数据支撑,确保后续的改进方案能够有的放矢,切实解决发电机现存的问题。
依据秦默提出的线路优化方案,项目组经过慎重商讨后,决定选取战机局部线路模块进行小规模的布线改造实验,以此来初步验证方案的可行性。
在实验室内,技术人员们按照新的布局方式小心翼翼地进行线路安装工作。
他们严格遵循秦默所提出的基于信号流和能耗优先级的分层分布式布线架构,将那些关键控制线路精准地布置在最内层,每一个连接点都经过反复核对,确保线路走向准确无误。
同时,对于部分线路,采用了秦默推荐的新型线路材料,这些材料在外观上或许与传统材料并无太大差异,但当它们被安装到线路系统中后,却承载着大家满满的期待。
线路安装完成后,便进入了紧张的测试环节。
首先进行的是通电测试,技术人员们逐步增加电压,密切注视着各种测试仪器上的数据变化,电流数值是否稳定、各线路的电压降是否在合理范围内等关键指标都被一一记录下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随后,开展信号传输测试,通过向线路中注入模拟信号,检测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衰减情况以及是否受到干扰,在不同的频率段、不同的传输距离下反复进行测试,力求全面了解新布线方案下的信号传输特性。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秦默全程跟进,他的目光紧紧盯着那些不断跳动的数据,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变化。
每当出现参数指标异常的情况,他都会立刻与技术人员们一同停下手中的工作,围聚在一起分析原因。
有时候是因为新型材料与现有接口的兼容性问题导致信号出现了短暂的波动,有时候则是新布局下某些线路的电磁屏蔽措施还不够完善,引发了轻微的干扰现象。
针对这些新出现的情况,秦默迅速调整思路,与大家共同商讨改进的办法,对线路布局进行微调,或者更换部分接口配件,然后再次进行测试。
通过这样不断地分析调整,秦默根据实验结果持续完善线路优化方案,使其一步步向着能够解决线路过载和信号干扰问题的目标靠近。
在通讯方面,项目组在一片空旷的场地搭建起了模拟复杂电磁环境的实验场地。
这个场地仿佛一个巨大的电磁战场,四周布满了各种能够产生不同频段、不同强度电磁信号的发射装置,还有大型的电磁屏蔽罩用来模拟外界干扰环境的边界。
运用秦默设想的基于量子通讯原理和自适应频段调整算法的通讯方案,通讯团队开始进行通讯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