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人员们还对发动机的燃油供应系统、润滑系统等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和维护,更换了一些老化的管路和密封件,保证发动机在试验过程中能够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
负责散热系统的技术人员们则在计算机房里忙碌着。
他们熟练地操作着专业的计算机模拟软件,将现有的发动机散热结构参数输入进去,然后开始进行不同散热鳍片布局的热流分析模拟。
每一次模拟结束后,他们都会仔细地对比分析热量散发的效果数据,看着屏幕上显示的温度云图、热流矢量图等信息,讨论着不同布局下的优缺点,经过多轮的模拟和筛选,最终确定了几种较优的散热鳍片布局方案,并记录下详细的参数,准备进一步制作实物模型进行实际测试。
在采购智能温控调节装置方面,他们也丝毫不敢马虎。
通过广泛的市场调研和技术咨询,他们筛选出了多款不同型号、不同厂家生产的智能温控调节装置,然后将这些产品一一采购回来,搭建了专门的测试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他们模拟发动机舱内的高温、震动等恶劣环境,通过各种仪器设备监测这些装置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表现,记录下温度控制精度、转速调节响应时间、长期运行稳定性等关键指标的数据,经过反复对比和评估,以便选出最合适的产品用于实际的改进方案中。
秦默在各个工作小组之间来回穿梭,哪里有需要帮忙的地方,他就出现在哪里。
他凭借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帮忙解决一些技术上的小问题,比如协助技术员调试电磁发生器时解决参数设置不合理的问题,或者在发动机传感器安装过程中指导如何避免信号干扰等。
同时,他也时刻关注着各项准备工作的进展情况,与各个小组的负责人保持密切沟通,及时协调解决一些出现的交叉问题,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能按照计划顺利进行,为后续验证方案的有效性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经过一段时间紧张而有序的准备后,各项实验终于陆续拉开了帷幕。
项目组的成员们怀着既期待又忐忑的心情,小心翼翼地启动了实验设备,密切关注着每一个数据的变化。
然而,让大家始料未及的是,实际的实验情况远比想象中复杂棘手,接二连三的意外情况如同一盆盆冷水,浇灭了众人原本满怀的期待,也让项目组陷入了紧张和焦虑的氛围之中。
在进行通讯系统改进方案的模拟实验时,尽管前期的理论分析看起来逻辑严谨、条理清晰,各项准备工作也做得细致周全,但当真正启动实验,模拟复杂电磁环境并测试信号传输情况时,却出现了令人头疼不已的新状况——一个神秘的信号干扰源不知从何处冒了出来,而且它的特性十分刁钻奇特,仿佛有着某种“隐身术”和“穿墙术”,竟然能够巧妙地绕过现有的抗干扰措施,肆意地对通讯信号进行破坏,导致实验结果与预期相差甚远,通讯信号依旧频繁出现严重的中断和乱码现象,就像一个隐藏在暗处、肆意捣乱的“幽灵”,让人摸不着头脑,无从下手。
负责通讯实验的李专家皱着眉头,眼睛紧紧盯着电脑屏幕上满屏杂乱无章、毫无规律的信号数据,额头上的青筋都因焦急而微微凸起,他焦急地说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按照我们之前的分析,调整了抗干扰电容参数,又增加了好几层屏蔽措施,从理论上来说,应该能对常见的电磁干扰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通讯信号的稳定性怎么还这么差呢?这个新冒出来的干扰源到底是从哪儿来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