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诸葛亮草船借箭

鲁肃站在一旁,早已吓得脸色苍白如纸,嘴唇微微颤抖,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滚落下来。他惊恐地望着曹军水寨的方向,双手紧紧抓住船舷,指节都因用力而泛白。听到这震耳欲聋的呐喊声,他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惊惶失措地问道:“孔明先生,若曹军此时出兵,我军仅有这二十只船、几百军士,这可如何是好啊?我们岂不是羊入虎口,有去无回?”

诸葛亮却镇定自若,仿若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他轻轻摇着羽扇,嘴角上扬,露出一抹自信的轻笑,那笑容仿佛有着安抚人心的力量。他悠悠说道:“子敬不必惊慌,大雾弥漫至此,曹军定然不敢贸然出击。他们摸不清我军虚实,生怕中了埋伏,只会在寨中严防死守。我等只管在此安心饮酒作乐,且看这大雾散去,我们便凯旋而归。” 说罢,他命人摆上美酒佳肴,坦然自若地坐在船头,举杯邀鲁肃共饮,那神情仿佛此刻不是身处险地,而是在自家的庭院中悠然自得地赏景一般。鲁肃虽心有余悸,但见诸葛亮如此镇定,也稍稍放下心来,只是眼神仍不时地望向曹军水寨的方向,手中的酒杯也因紧张而微微颤抖。

曹军水寨内,原本静谧的夜被江上突如其来的擂鼓呐喊声瞬间打破。那声音仿若一道惊雷,在这寂静的夜晚炸响,震得曹军士兵们心胆俱裂。一时间,水寨内顿时一阵慌乱,士兵们匆忙奔走相告,不知所措,宛如热锅上的蚂蚁。值夜的将领们也被这阵喧闹惊醒,他们脸色煞白,眼神中满是惊恐与慌张,急忙整理衣冠,连滚带爬地向曹操所在的营帐跑去报告这一紧急军情。

曹操此时正在营帐中秉烛夜读兵书,听闻这紧急的禀报声,微微皱眉,放下手中的书卷,眼神中闪过一丝警觉。他站起身来,在营帐中来回踱步,沉吟片刻后,神色冷静地说道:“大雾弥漫,视线受阻,敌人却在此时突然来袭,这其中必定有诈。我军不可轻举妄动,以免中了敌人的圈套。传令下去,让弓弩手们迅速集结到江边,用乱箭将他们射退,不可让敌军靠近水寨一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随着曹操的命令下达,曹军一万多名弓弩手迅速行动起来。他们手持强弓硬弩,从水寨的各个角落奔赴江边,脚步匆匆,神色紧张却又带着几分凶狠。不一会儿,江边便密密麻麻地布满了弓弩手,他们列成整齐的队列,张弓搭箭,朝着江中那声音传来的方向乱放箭雨。一时间,箭如雨下,带着尖锐的呼啸声射向江面,有的箭支直直地插入江水之中,激起一串串小小的水花;有的则射中了目标,发出沉闷的撞击声。

诸葛亮站在船中,静静地听着曹军的动静,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胸有成竹的微笑。过了一会儿,他又果断命人将船掉头,船头转而朝东,船尾朝西,并且依旧让军士们擂鼓呐喊不停,那声音愈发响亮,仿佛是在向曹军示威。此时,江面上箭支横飞,诸葛亮却气定神闲地指挥着船只,巧妙地调整着角度,让船身最大限度地接收曹军射来的箭支。

渐渐地,雾气如同被一只无形的手缓缓拉开,开始渐渐散去。阳光透过淡薄的云层洒在江面上,波光粼粼。诸葛亮敏锐地察觉到时机已到,他忙命军士们收船回江南。此时,一幅令人惊叹的景象呈现在众人眼前:只见船两边的草把上密密麻麻地插满了箭,箭支相互交错,层层叠叠,如同刺猬一般,几乎让人看不到草把原本的模样。诸葛亮望着这满船的箭,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让军士们齐声高喊:“多谢丞相的箭!” 那声音响彻江面,带着几分嘲讽与得意。

曹操站在水寨的了望台上,听到这喊声,脸色瞬间变得铁青。他望着渐渐远去的诸葛亮的船只,心中恍然大悟,这才意识到自己上了当。他愤怒地捶打着栏杆,大声吼道:“快,给我派人乘船去追,绝不能让诸葛亮就这样跑了!” 然而,一切都已经太晚了。曹军的船只刚刚驶出港口,诸葛亮的船便早已借着风势,扬起风帆,如离弦之箭一般,消失在茫茫江面之上,只留下曹操在岸边气得暴跳如雷,却又无可奈何。

鲁肃站在船头,望着那插满箭支的船身,内心的震撼如汹涌的波涛,久久难以平息。他的眼睛瞪得大大的,嘴巴微微张开,满脸都是难以置信与惊叹之色。许久之后,他才缓缓转过头,望向诸葛亮,眼中满是崇敬与钦佩,情不自禁地说道:“先生真乃神人也!这般大雾,常人哪能预料得到?先生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诸葛亮身姿挺拔地站在一旁,手中轻摇着羽扇,那羽扇有节奏地摆动,仿佛在诉说着他的从容与淡定。听到鲁肃的问话,他微微仰头,露出一抹自信的微笑,笑声爽朗而又充满智慧。他笑着说道:“子敬啊,为将者,肩负着保家卫国、指挥千军万马之重任,若不通晓天文气象之变化,不熟知山川地理之形势,不钻研奇门遁甲之奥秘,不洞察阴阳五行之转化,不研习兵阵图之精妙,不明晰军事形势之利弊,那与庸才又有何异?亮不才,已于三日前通过观测星象、风云变幻等迹象,算定今日会有这般大雾弥漫,所以才敢应下三日之期。公瑾明知十日造箭已颇为紧迫,却又故意不准备工匠材料,其心思昭然若揭,分明是想借此机会杀我而后快。只是他不知,我命由天定,岂是他所能轻易谋害的?”

鲁肃静静地听完诸葛亮的这一番话,心中对诸葛亮的智谋与才能更是拜服不已。他深知诸葛亮所言句句在理,每一个推断都精准无误,仿佛能够洞察天地万物的玄机。此时,船已缓缓驶到岸边,周瑜派来的五百士兵早已整齐地等候在那里。诸葛亮神色从容地命他们从船上搬运箭矢,士兵们忙碌地穿梭于船只与岸边之间,一支支箭被整齐地码放起来。不一会儿,便完成了清点,一清点之下,足足十万支有余,这一结果让在场的众人都惊叹不已。

鲁肃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刻将取箭之事详细地告知了周瑜。周瑜听完后,静静地站在原地,久久未语。过了好一会儿,他才长叹一声,脸上满是复杂的神情,有不甘,有敬佩,又有一丝无奈。他缓缓说道:“孔明神机妙算,我周瑜确实不如他啊!这次他在如此绝境之中都能巧妙化解,还能反败为胜,其智谋之高远,实在是令人望尘莫及。” 说罢,周瑜的眼神中流露出一丝落寞,但很快,那丝落寞便被他眼中坚定的光芒所取代,仿佛在这一瞬间,他已下定决心,日后定要与诸葛亮一较高下,在这乱世之中闯出一番属于自己的辉煌。

江风拂过营帐,带起阵阵细微的簌簌声,仿佛在为这紧张的战前气氛增添几分诡谲的宁静。过了一会儿,诸葛亮稳步踏入周瑜的营帐,身姿从容,神色淡定,羽扇轻摇间,尽显潇洒之态。周瑜见状,赶忙起身相迎,脸上堆满了敬佩之色,那神情不似作伪,由衷地说道:“先生神算,周某佩服之至!前些时日那造箭一事,先生以非凡的智谋巧妙化解,还收获了这满满十万支箭,如此手段,周某实在是望尘莫及。如今大战在即,我近日日夜苦思出兵进攻曹军之良策,殚精竭虑之下,总算想出了一个办法,只是尚未完善,心中有些许忐忑,故而想向先生请教一番,望先生不吝赐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诸葛亮听闻此言,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淡淡的微笑,那笑容仿佛蕴含着无尽的智慧与深意。他轻轻伸出手,制止了正要开口详述的周瑜,神色略带一丝神秘地说道:“都督且慢,亮心中亦有一些想法。不妨你我二人先行在手心写字,看看彼此心中所想是否相同,如此也算是一种默契的试探,都督意下如何?” 周瑜心中顿时涌起一股强烈的好奇之感,这诸葛亮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他很想立刻知道诸葛亮心中所想是否与自己一致,于是便依言而行。

周瑜拿起笔,略作思索后,在掌心坚定地写下一个 “火” 字。他写完后,抬头望向诸葛亮,只见诸葛亮也已写完,正微笑着望向自己。二人对视一眼,同时伸出手掌,刹那间,营帐内仿佛有一道无形的电流划过,只见两人掌心皆是一个 “火” 字!周瑜先是一愣,随即哈哈大笑起来,诸葛亮也跟着笑出了声,这笑声爽朗而豪迈,在营帐内回荡。然而,二人笑罢,却心照不宣地并未对帐内的众将说明其中缘由,只是那眼神的交汇中,隐隐透着一种英雄所见略同的惺惺相惜,又有着对即将展开的火攻大计的默契与期待。毕竟,在这复杂多变的战局面前,有些谋略,还需等待合适的时机,才能向众人揭晓。

曹操端坐在营帐之中,面色阴沉得仿佛能滴出水来。他的眼前不断浮现出那长江之上,自己的十几万支箭被诸葛亮不费吹灰之力地 “借走” 的场景,心中的烦闷犹如汹涌的潮水,一波接着一波,难以平息。那原本整齐排列在箭库中的箭支,如今只剩下空荡荡的架子,仿佛在无声地嘲笑着他的失策。每念及此,他便忍不住重重地捶打一下桌案,咬牙切齿地喃喃自语:“诸葛亮啊诸葛亮,你欺人太甚!此仇不报,我曹操誓不为人!”

荀攸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曹操发怒,待曹操的情绪稍微平复一些后,他上前一步,微微躬身,低声献计道:“丞相,如今局势虽对我军不利,但并非毫无转机。依在下之见,可挑选合适之人前往江东诈降,作为内应,届时里应外合,必能大破东吴水军,挽回局面。” 曹操听了荀攸的话,眼中闪过一丝亮光,他抬起头,紧紧地盯着荀攸,沉思片刻后,缓缓说道:“此计甚妙!只是这人选……” 荀攸连忙接口道:“丞相,蔡瑁的族弟蔡和、蔡中二人,对丞相忠心耿耿,且与江东诸将有一定的交情,派他们前去诈降,想必不易被察觉。” 曹操微微点头,觉得荀攸所言有理,便立刻派人叫来蔡和、蔡中。

蔡和、蔡中二人匆匆赶来,进入营帐后,立刻拜倒在地,齐声说道:“丞相唤我等前来,有何吩咐?” 曹操神色凝重地看着他们,将诈降之计详细地说了一遍,并细细地吩咐道:“此番你们前往南岸诈降,务必小心谨慎,不可露出丝毫破绽。要取得周瑜的信任,探听东吴水军的虚实,一旦有机会,便与我军里应外合,若能成功,必有重赏!” 蔡和、蔡中二人对视一眼,眼中闪过一丝决然,齐声应道:“丞相放心,我等定当不辱使命!” 说罢,便起身退下,收拾行囊,偷偷地前往南岸诈降。

周瑜此时正在营帐中与诸将商议军情,听闻蔡和、蔡中前来投降,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冷笑。他心中早已洞悉这是曹操的计谋,这等小伎俩怎能逃过他的法眼?但他却不动声色,佯装出一副惊喜的样子,连忙起身相迎,说道:“二位将军前来投奔,实乃我东吴之幸!曹操无道,天下英雄皆愿归附我主,共图大业。” 说罢,便命人设宴款待二人,还当众宣布对他们的信任,将他们收留于军中,并安排了重要的职务,让他们以为自己的计谋得逞,从而放松警惕。而周瑜则在暗中密切监视着二人的一举一动,等待着合适的时机,将计就计,给曹操以致命一击。

夜幕如浓稠的墨汁,深沉而厚重地笼罩着江东大营。营中的灯火在夜色中摇曳闪烁,宛如点点星光,偶尔传来士兵巡逻的脚步声和低语声,更衬出这夜的静谧与神秘。

黄盖身着一袭黑色的披风,身影在夜色的掩护下显得格外隐秘。他脚步匆匆却又小心翼翼地穿过营帐之间的通道,避开了众多巡逻的士兵,径直朝着周瑜的营帐走去。一路上,他的眼神坚定而决绝,仿佛心中已经有了一个重大的决定。

来到周瑜的营帐前,黄盖先是警惕地环顾了一下四周,确认无人注意后,才轻轻地掀起营帐的门帘,侧身走了进去。周瑜此时正在烛光下研究着军事地图,眉头紧锁,神情专注,听到细微的动静,他猛地抬起头,手中下意识地握住了佩剑,待看清是黄盖后,才微微松了一口气,轻声说道:“公覆,这么晚了,你前来所为何事?”

黄盖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快步走到周瑜身边,凑近他的耳边,低声说道:“都督,如今我军与曹军对峙,形势严峻。我苦思冥想,近日终于想出了一计,或许能够扭转战局,只是…… 此计有些冒险,需得有人做出巨大牺牲。” 周瑜的眼神瞬间变得锐利起来,他紧紧地盯着黄盖,目光中透露出一丝惊讶和期待,低声问道:“公覆但说无妨,是何妙计?”

小主,

黄盖微微挺直了身子,眼中闪烁着坚毅的光芒,缓缓说道:“都督,曹操为人多疑,我们可利用这一点,上演一场苦肉计。我愿在众将面前故意激怒都督,都督便下令对我施以重刑,将我打得皮开肉绽,然后我便趁机佯装对都督和东吴心灰意冷,前往曹营诈降。曹操见我被打得如此之惨,必定会对我的投降深信不疑。到时候,我便可在曹营中作为内应,寻机放火,烧毁曹军的战船,我军再趁势出击,定能大破曹军!”

周瑜听完黄盖的计策,眼中放光,仿佛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他沉思片刻后,说道:“公覆此计甚妙,只是太过危险,你年事已高,怎能受此皮肉之苦?” 黄盖神情坚定地说道:“都督不必担忧,我黄盖深受吴侯厚恩,如今正是报答之时。只要能破曹军,保卫江东,我就算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周瑜深受感动,他紧紧地握住黄盖的双手,说道:“公覆高义,周某佩服!既然如此,那我们便依计而行,只是这细节还需仔细斟酌,切不可有丝毫疏漏。”

于是,周瑜和黄盖二人坐在烛光下,对着地图,你一言我一语地商议着计策的每一个细节。他们讨论了如何在众将面前逼真地演出这场戏,如何让曹操相信黄盖的投降,以及黄盖在曹营中应该如何行动等问题。不知不觉间,夜已深沉,营帐外的天色渐渐泛起了鱼肚白,但周瑜和黄盖却毫无倦意,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对胜利的渴望和期待,仿佛已经看到了曹操的战船在大火中化为灰烬,东吴水军凯旋而归的场景。

次日清晨,阳光尚未完全驱散江面上的晨雾,江东大营中便响起了急促的号角声。周瑜身着威严的铠甲,神色冷峻地步入大帐,在主位上坐定后,锐利的目光缓缓扫过帐下众将。众将皆感受到了这凝重的气氛,纷纷挺直了腰杆,等待着周瑜的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