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赤壁风云:智与谋的交锋、诸葛亮舌战群儒、周瑜设计抗曹

周瑜听了鲁肃的这番苦劝,心中也明白他所说的皆是事实。尽管心中对诸葛亮仍有忌惮和不满,但在这严峻的形势面前,他也不得不暂时放下杀诸葛亮的念头。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努力平复自己的情绪,然后抬起头来,看着鲁肃,神色凝重地说道:“罢了罢了,子敬,你说得对。如今大敌当前,我不能因私废公。暂且先放过他吧,但愿他能真心为这孙刘联盟出力,若他敢有二心,日后我定不会轻饶!” 周瑜的语气中虽然仍带着一丝不甘,但也多了几分理智和克制,他知道,在这乱世之中,唯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才有可能在与曹操的对抗中求得一线生机。

小主,

几日之后,江面上微风轻拂,泛起层层涟漪,然而这看似平静的景象之下却暗藏着汹涌的波涛。曹操的水军浩浩荡荡地在江上巡逻,一艘艘战船首尾相连,气势颇为壮观,船帆在风中猎猎作响,仿佛在向世人宣告着其不可一世的威严。

与此同时,甘宁率领着东吴的战船也在这片水域穿梭前行,他站在船头,身姿挺拔如松,眼神中透露出坚毅与果敢,浑身散发着一股勇猛无畏的气息。甘宁本就以勇猛着称,此刻更是全神贯注,警惕地注视着周围的动静。

当两支舰队逐渐靠近,彼此的身影在江雾中变得清晰可见时,空气中瞬间弥漫起紧张的气息,大战一触即发。甘宁毫不犹豫地弯弓搭箭,那弓弦被他拉得如满月一般,手臂上的肌肉紧绷,青筋暴起,彰显出他强大的力量。只见他目光如炬,紧紧锁定曹军当头大将,随着一声怒吼,利箭离弦而出,如闪电般飞驰而去,精准无误地射中了曹军大将的咽喉。那大将甚至来不及发出一声惊呼,便轰然倒下,一命呜呼。

东吴军见甘宁一箭建功,顿时士气大振,欢呼声、呐喊声此起彼伏,响彻整个江面。士兵们个个热血沸腾,眼中燃烧着斗志的火焰,他们乘势呐喊着掩杀过去,战船如蛟龙出海般迅速冲向曹军舰队。一时间,江面上喊杀声震天,刀光剑影闪烁,箭矢如雨般穿梭往来。

曹操的士兵大多是北方人,平日里在广袤的平原上纵横驰骋,哪里经历过这江上颠簸摇晃的战船。此刻,战船随着波涛剧烈晃动,他们顿时站立不稳,只觉得头晕目眩,脚下仿佛踩在棉花上一般,根本无法施展平日里的战斗技巧。许多士兵甚至还没来得及拿起武器,就已经东倒西歪,呕吐不止,哪里是擅长水战、如鱼得水的江东水军的对手。

在东吴军的猛烈攻击下,曹军被杀得大败,战船纷纷被击沉或击破,士兵们死伤无数,残兵败将们狼狈地逃回营寨,一路上丢盔弃甲,毫无秩序可言。曹操站在岸边,亲眼目睹了这场惨败,脸色阴沉得可怕,眼中闪烁着愤怒与不甘的光芒。他深知水军战斗力的薄弱已经成为了自己的致命弱点,若不加以改进,这场南征之战必将凶多吉少。于是,他立刻责令蔡瑁等人加紧训练水军,务必在最短的时间内提高水军的战斗力,以扭转这不利的局面。

蔡瑁等人领命后,不敢有丝毫懈怠,迅速组织起水军士兵,开始了艰苦而严格的训练。他们增加了士兵在战船上的训练时间,让士兵们逐渐适应战船的晃动;同时,还加强了水军战术的演练,教导士兵们如何在水上灵活作战,如何应对江东水军的攻击。整个曹军营地陷入了一片忙碌而紧张的训练氛围之中,士兵们在皮鞭的督促下,咬牙坚持着,期望能够在下次交锋中一雪前耻。

周瑜在首战中旗开得胜,大破曹军,那胜利的喜悦如同春日暖阳,照拂在他的心田,让他连日来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心中满是欣喜与自豪。他深知这场胜利对于鼓舞东吴士气、坚定孙权抗曹决心以及震慑曹操大军的重要意义,片刻不敢耽搁,一面迅速派遣得力信使快马加鞭向孙权报捷,详述此次战斗的经过和辉煌战果,以安主公之心;一面有条不紊地派遣众多机警聪慧的细作,秘密潜入曹军营地四周,密切侦察曹军的一举一动、一兵一卒的调度以及粮草物资的储备运输等动静,以便为后续的战略决策提供精准详实的情报支持。

一日,天朗气清,江面上微风拂面,周瑜决定亲自乘船前往窥探曹操的水寨,以进一步摸清敌军的虚实。他乘坐着一艘小巧而灵活的战船,在一众亲卫的护卫下,小心翼翼地向着曹军水寨靠近。随着距离的逐渐缩短,曹军水寨的轮廓在他的眼前愈发清晰起来。只见那曹军水寨中,大小船只井然有序地排列着,一艘艘战船犹如严阵以待的卫士,紧密相连却又不失灵动,互相照应,形成了一个庞大而严密的水上防御体系。其阵势不仅严整有序,而且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迅速做出灵活的调整,无论是应对突袭还是组织反击,都显得游刃有余。周瑜看到这般景象,心中不禁大惊失色,脸上原本的自信之色瞬间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凝重与忧虑。他深知,如此训练有素、布局精妙的水军队伍,绝非一日之功可成,背后必定有着深谙水战之道的能人指挥。

想到此处,周瑜忙不迭地问左右随从:“曹操的水军都督是谁?” 左右随从们相互对视一眼,略作犹豫后答道:“是蔡瑁、张允。” 周瑜听闻这两个名字,心中暗忖,这二人皆是久居荆州、精通水战的宿将,在水战方面经验丰富、谋略过人,若留他们在世,继续为曹操效力,凭借曹操雄厚的兵力和物资支持,日后必为东吴的心腹大患,必将给东吴的抗曹大业带来巨大的阻碍和威胁。于是,周瑜的眼中闪过一丝决绝之色,他暗暗在心中设计起了一个除掉这二人的计划,决心要在这二人尚未完全施展才能之前,将潜在的危机扼杀在摇篮之中,以确保东吴在这场关乎生死存亡的战争中占据有利的形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再说那曹操,在北岸的营帐中,正为自己的水军初战失利而大发雷霆。营帐内气氛凝重,众将皆低着头,不敢言语,生怕触怒了这位盛怒中的主公。曹操来回踱步,心中的烦闷如潮水般涌来,难以平息。那一场败仗,不仅折损了兵力,还挫伤了士气,更让他深感颜面无光。而如今,又听闻周瑜竟然胆大包天,偷偷窥探了自己的水寨,将水寨的布局和兵力部署窥探了去,这无疑是雪上加霜。曹操深知,周瑜乃智谋超群之人,经此一探,必然会针对水寨的弱点制定新的作战计划,自己的处境愈发艰难。

在这焦头烂额之际,曹操强压怒火,决定召集众将,共同商议破敌之计。营帐内,众将齐聚,却皆是面面相觑,一时无人能提出有效的应对之策。就在这沉默之中,谋士蒋干挺身而出。他整了整衣冠,上前一步,神色自信满满地说道:“主公,我与周瑜自幼同窗读书,一同度过了许多年少时光,彼此之间交情匪浅。我深知周瑜的脾气秉性、心思谋略,也知晓他心中所念、所忧、所惧之事。如今,我愿凭借这三寸不烂之舌,前往江东劝说周瑜来降。以我对他的了解,只要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定能说服他认清形势,弃暗投明,归顺主公麾下,如此一来,这江东之地便可不战而屈人之兵,主公的大业指日可待。” 蒋干说得眉飞色舞,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似乎已经看到了周瑜在自己的劝说下心悦诚服地归降曹操的画面。

曹操听了蒋干的这番话,原本阴沉的脸上顿时云开雾散,大喜过望之情溢于言表。他猛地一拍桌子,大声说道:“好!若能如此,实乃天助我也!” 曹操心想,这蒋干与周瑜有旧,确实是前去劝降的最佳人选。若能成功说服周瑜投降,不仅可以瓦解江东的抵抗力量,还能将周瑜这样的人才招致麾下,为自己所用,这可比在战场上厮杀拼斗来得更加划算。于是,曹操立即应允了蒋干的请求,并当场派他即刻启程,前往江东执行这一艰巨而又关键的任务,同时还嘱咐他务必小心谨慎,随机应变,不可辜负了自己的期望。

周瑜正端坐在帐中,神色凝重地与众将深入商议军情。帐内气氛严肃而紧张,众人围坐于地图前,你一言我一语地分析着敌我双方的态势、兵力部署以及近期的战场动态,试图从这错综复杂的局势中寻找到破敌的最佳策略。就在此时,一名士卒匆匆入帐,单膝跪地,高声禀报:“都督,帐外有一人自称是您的故人蒋干求见。”

周瑜闻听此言,原本专注于军情的双眸瞬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光亮,心中一动,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而后笑着对众将说道:“诸位,这说客来了!” 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调侃与自信,仿佛早已料到蒋干此行的目的。众将听闻,先是一愣,随即心领神会,皆露出会心的微笑,眼神中透露出对周瑜智谋的信任与期待。

周瑜略作停顿,眼神中闪过一丝狡黠,而后悄悄对众将如此这般地详细吩咐了一番。他的声音低沉而坚定,每一个字都清晰地传入众将耳中,众将们认真聆听,不住地点头,将周瑜的指示铭记于心。待周瑜说完,众将领命而去,各自有条不紊地准备起来。有的去安排士兵布置营帐,故意营造出一种松散懈怠的假象;有的则去挑选精壮士卒,乔装打扮成普通军士,在营中往来穿梭,装作不经意间透露一些似是而非的 “机密” 信息;还有的去准备丰盛的酒菜,营造出热情好客的氛围,一切都在周瑜的精心策划下悄然进行,只等蒋干入瓮,看他如何在这精心布置的局中施展他的 “三寸不烂之舌”。

周瑜听闻蒋干已至帐外,便不慌不忙地站起身来,神色从容地整了整自己身上那整洁威严的衣冠,随后稳步走出大寨,亲自去迎接这位故人。只见他身姿挺拔,气宇轩昂,举手投足间尽显江东大都督的风范与气度。

二人相见,先是互相打量了一番,眼神中透露出复杂的神情,有昔日同窗的情谊,也有如今各为其主的谨慎与试探。短暂的沉默后,便是一番热情的寒暄。周瑜面带微笑,眼神中却透着几分犀利,笑着问道:“子翼啊,你不辞辛劳,千里迢迢从江北远道而来,这一路必定颇为辛苦吧?只是不知,你此番前来,莫不是为曹操当说客的吧?” 周瑜的声音不高不低,却字字清晰,如同一把锐利的剑,直接刺向蒋干的来意,让蒋干心中猛地一凛。

蒋干毕竟也是个聪明人,心中虽有些慌乱,但脸上却迅速恢复了平静,不动声色地连忙说道:“公瑾啊,你这是说的哪里话?我与你许久未见,心中甚是想念,常常回忆起我们年少时一同求学、嬉戏的时光,此番前来,真的只是想与你叙叙旧,聊聊往昔的情谊罢了。你如今这般对待老朋友,莫不是对我有了什么误会?罢了罢了,我看我还是告辞吧,免得在这里惹人厌烦。” 蒋干一边说着,一边做出要转身离开的姿态,眼神却不时地瞟向周瑜,试图从他的表情中捕捉到一丝松动的迹象。

小主,

周瑜见状,忙笑着快步上前,伸出手拉住蒋干,语气亲切而热情地说道:“子翼,你这是何必呢?我不过是与你开个玩笑罢了,既然你说不是来当说客的,那我自然是相信你的。何必急着走呢?你我多年未见,正该好好聚聚,畅聊一番。” 说罢,周瑜不容分说地拉着蒋干往大寨内走去,同时传令下去,摆下丰盛的宴席,并且邀请江东的文武官员都来与蒋干相见,一来是为了显示自己的热情好客,二来也是想让蒋干看看江东人才济济、上下一心的景象,让他知难而退,不敢轻易开口提及劝降之事。

片刻之间,只见文官们身着色彩鲜艳、绣工精致的锦衣鱼贯而入,衣袂飘飘,举手投足间尽显儒雅之气;武将们则身披锃亮闪耀的银铠,威风凛凛,大步迈进帐中,身上的铠甲随着步伐发出清脆的声响,整个营帐内顿时显得热闹非凡且庄重威严。

周瑜站起身来,脸上洋溢着热情的笑容,环顾四周后,目光落在蒋干身上,笑着对众人说道:“诸位同僚,今日这位子翼兄乃是我昔日同窗好友,我们曾一同度过了许多难忘的求学时光,情谊深厚。虽说他如今是从江北而来,但我可以向大家保证,他绝不是曹操派来的说客。大家今日相聚一堂,不必怀有任何疑虑,只管尽情畅饮,畅谈往昔情谊。” 周瑜的声音洪亮而坚定,眼神中透露出真诚与自信,让人不由自主地相信他的话。

说罢,周瑜神色庄重地解下自己腰间那象征着身份与权力的佩剑,双手递给太史慈,目光炯炯地看着他,郑重其事地说道:“子义啊,今日这场宴会意义非凡,就请你担任监酒一职。在这宴席之上,我们只谈朋友之间的深厚交情,回忆往昔的趣事佳话。若有人不识趣,胆敢提及军旅之事,哪怕只是只言片语,你都不必有任何犹豫,立即将其斩首示众!务必保证今日宴会的纯粹与欢乐。” 周瑜的语气不容置疑,眼神中透露出一股威严的气势,让在场的众人都深知此事的严肃性。

蒋干坐在一旁,听了周瑜的这一番话,心中暗暗叫苦不迭。他本想着趁着这宴会的机会,寻机向周瑜提及劝降之事,可如今周瑜如此防范,又有太史慈在旁虎视眈眈地监酒,他哪里还敢再多言半句?一旦说错话,丢了性命事小,若是坏了曹操的大事,那他可就万死莫赎了。于是,蒋干只得强颜欢笑,默默地坐在那里,心中盘算着如何才能完成曹操交给他的任务,同时又能保住自己的性命。

酒过三巡,宴席上的气氛愈发浓烈。周瑜的脸颊微微泛红,眼神中也有了几分醉意的朦胧,但他的神志依旧清醒,心中暗自盘算着如何进一步让蒋干知难而退。他突然站起身来,身体微微摇晃了一下,然后伸出手紧紧拉着蒋干的手,热情地说道:“子翼,来,我们出去走走,我带你看看我江东的军威。”

二人相伴着走出帐外,此时夜色渐浓,营帐外灯火通明,军士们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巡逻和值守。周瑜带着蒋干来到一处高坡,指着下面排列整齐、精神抖擞的军士问蒋干:“子翼,你看,我的这些军士,个个身形矫健,士气高昂,军容严整,还算雄壮吧?” 蒋干抬眼望去,只见那些军士们目光坚定,身姿挺拔,铠甲在灯火的映照下闪烁着寒光,心中不禁暗暗吃惊,连忙点头称是,嘴上也赞叹道:“公瑾啊,你这治军有方,将士们如此英勇,实在是令人钦佩。”

周瑜听了蒋干的称赞,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接着,他又带着蒋干来到了粮仓前。只见一座座高大的粮仓整齐地排列着,仓内堆满了粮食,散发出阵阵谷物的清香。周瑜拍了拍其中一座粮仓,问道:“子翼,你再看看,我的粮草储备,还算充足吧?” 蒋干心中一凛,他深知粮草对于军队的重要性,如今亲眼目睹这堆积如山的粮草,知道周瑜是在向他展示江东雄厚的实力,便忙不迭地答道:“公瑾,你这真是兵精粮足啊,江东有如此雄厚的根基,果然名不虚传。”

周瑜满意地笑了笑,那笑容中既有对蒋干反应的满意,也有对江东实力的自豪。随后,他又带着蒋干回到了帐中。此时帐内的众人还在欢声笑语地畅饮着,周瑜环顾四周,然后指着众人对蒋干说:“子翼,你看,这些人都是我江东的英杰之才,他们有的智谋超群,有的勇猛善战,有的擅长谋略,有的精通兵法。今日这场宴会,汇聚了我江东的精英,可称得上是‘群英会’了。有这样的人才和实力,你觉得我会轻易投降曹操吗?” 蒋干听出了周瑜话语中的深意,心中暗自叫苦,脸上却还得陪着笑。

众人一直畅饮到晚上,夜已深沉,周瑜佯装酩酊大醉,脚步踉跄,说话也开始含糊不清起来。蒋干见天色已晚,心想今日这劝降之事怕是难以进行了,便起身告辞,说道:“公瑾,今日你我相聚甚欢,但天色已晚,我也不便久留,就先告辞了,改日再来与你畅饮。” 周瑜却猛地站起身来,用力拉着他的手,说道:“子翼,这怎么行呢?好久没有与你相聚了,今日好不容易重逢,怎能这么快就分开?今晚子翼你就睡在我的营帐里吧!我们可以彻夜长谈,回忆往昔的点点滴滴。” 蒋干心中一惊,想要推辞,但周瑜却紧紧拉着他不放手,无奈之下,蒋干只得留下来,心中暗自担忧着今晚将会发生什么,而周瑜则心中暗自冷笑,他的计划正在一步步地实施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蒋干见周瑜态度坚决,执意要留自己在营帐中过夜,虽满心无奈,但也不敢强行拒绝,生怕引起周瑜的怀疑,只得强压下心中的不安,勉强留下。当夜,周瑜佯装已被酒意彻底征服,脚步虚浮地和衣而卧在榻上。不一会儿,营帐内便响起了他如雷的鼾声,听起来睡得极为沉熟。蒋干躺在旁边的榻上,却是心事重重,翻来覆去难以入眠。他的脑海中不断思索着曹操交付的使命,以及白天周瑜的种种表现,深知此次劝降任务困难重重。同时,他也在留意着周瑜的动静,等待着可能出现的转机。

随着时间缓缓流逝,到了二更时分,万籁俱寂,只有营帐外的巡逻士兵偶尔传来轻微的脚步声。蒋干见周瑜依旧睡得正熟,毫无醒来的迹象,心中一动,觉得这或许是一个探寻机密的好时机。于是,他悄悄下了床,小心翼翼地移动脚步,生怕发出一点声响吵醒周瑜。他缓缓来到桌前,借着微弱的烛光,开始翻看周瑜的文书。

就在他紧张地翻阅着这些文件时,忽然,一封书信映入他的眼帘。信上赫然写着 “蔡瑁、张允谨封” 几个字,蒋干心中顿时大惊失色,他的第一反应是自己发现了不得了的机密。他迅速环顾四周,确认周瑜仍在熟睡后,颤抖着双手偷偷打开信来阅读。只见信中的内容竟是蔡、张二人表示要找机会杀了曹操,将其首级献给周瑜,言辞恳切,仿佛已经谋划良久。蒋干的心跳陡然加快,他自以为得到了一份足以改变战局的机密情报,心中暗喜不已,仿佛已经看到了曹操得知此事后对自己的嘉奖与重用。他激动地将信藏在衣袖之中,同时开始思索着如何将这份情报安全地送回曹操手中,全然没有意识到自己正一步步陷入周瑜精心设计的圈套之中。

夜的营帐内,烛火摇曳,光影在周瑜和蒋干的脸上跳动。周瑜佯装沉醉梦乡,片刻后,突然说起了梦话,声音虽含糊不清,却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子翼,过几天让你看看曹操老贼的头!” 蒋干原本就因偷拿了信件而心乱如麻,此刻听到周瑜这突如其来的梦话,心中更是一惊,仿佛被一道闪电击中。他下意识地轻声询问周瑜,试图从他的只言片语中探寻更多的信息,然而周瑜却只是翻了个身,继续沉沉睡去,不再言语,留下蒋干独自在黑暗中揣测这梦话的真假。

时光缓缓流逝,快到天明时,朦胧的曙光开始渗透进营帐。蒋干躺在榻上,双眼布满血丝,一夜未眠让他疲惫不堪,但精神却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就在这时,他听到帐外士兵们压低声音的悄悄交谈:“蔡、张二都督说……” 后面的话语声音太小,如同蚊蝇嗡嗡,在这嘈杂的军营环境中,蒋干拼尽全力也听不清楚。他的好奇心被彻底勾起,脑海中不断浮现出蔡瑁、张允与周瑜暗中勾结的种种可能。蒋干见周瑜依然在熟睡,毫无醒来的迹象,便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他轻轻挪动身体,小心翼翼地起床,每一个动作都极尽轻柔,生怕弄出一丝声响。随后,他如同一只敏捷的狸猫,轻手轻脚地溜出营帐。值守的军士们发现了他,随口问了一声,蒋干强装镇定地回答说是周瑜的客人,军士们见他神色无异,也未加阻拦,就这样,蒋干顺利地离开了周瑜的营地。

蒋干离开后,一路马不停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尽快赶回曹营,将这 “重要情报” 呈献给曹操。他不顾路途的颠簸和身体的劳累,催促着马匹疾驰。终于,他回到了曹营。见到曹操的那一刻,他迫不及待地从衣袖中掏出那封偷来的信,双手呈递给曹操,同时,将自己在周瑜营帐内听到的只言片语添油加醋地说了一遍,言辞间充满了对蔡瑁、张允的怀疑和对周瑜话语的笃定。曹操原本就对初战失利耿耿于怀,如今听闻蒋干这番话,又见这封信笺,顿时怒不可遏,他的双眼瞬间布满血丝,脸上的肌肉因愤怒而扭曲。他丝毫没有怀疑蒋干的话,立即吩咐左右将蔡瑁、张允二人斩首示众,以泄心头之恨。

不久,士兵们将蔡瑁、张允二人的头颅呈了上来。曹操望着这两颗鲜血淋漓的头颅,原本愤怒的情绪瞬间凝固,取而代之的是一阵深深的懊悔。他的眼神中充满了迷茫和自责,仿佛突然从一场噩梦中惊醒,意识到自己中了周瑜的离间之计。他双手紧紧握拳,指甲深深嵌入掌心,心中暗暗叫苦不迭。但此时,一切都为时已晚,蔡瑁、张允已死,他的水军失去了两位得力的统帅,实力大打折扣。

在这风云变幻、波谲云诡的赤壁战场上,各方势力犹如棋盘上的棋子,相互算计、斗智斗勇。局势愈发紧张,如同暴风雨前的宁静,让人窒息。诸葛亮、周瑜等智谋之士凭借着过人的智慧和敏锐的洞察力,妙计连连施展,一步步将曹操引入彀中。而曹操则在一次次的算计中陷入困境,如同陷入泥沼的巨兽,挣扎却难以脱身。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即将在这长江之上拉开帷幕,那震天的战鼓仿佛已经在耳边敲响。这场战争的胜负走向,犹如天平上的砝码,将深刻地影响着整个三国历史的发展轨迹。它不仅关乎着各方势力的兴衰存亡,更将改写无数人的命运,成为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而又悲壮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