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认知与文化差异

搞得郑志学跌倒在地,尴尬离场。"爸,你怎么说出这样的话,我们,我们还是普通朋友,你不能过早下定论好不好?"姚欣怡带点羞涩,至少,在爸爸妈妈面前她得装出自己是一个乖女儿的样子。

哄爸爸妈妈开心是一方面,更多的是看郑海鹏对她的态度如何。

东方人的传统观念,在郑海鹏身上是否根深蒂固还很难说。

东方男人很在乎女性的处女之身,苗条淑女君子好逑。偷食禁果的姑娘在东方男人的认知上,已经不是姑娘之身了。

特别是姚欣怡这样的跟苏晓刚在一起五年之久,郑海鹏能过得了这一关吗?鬼才知道,不试探试探,怎么能草草答应爸爸妈妈的要求,姚欣怡对自己在郑海鹏面前没什么信心。

不过,话又说回来,郑海鹏跟自己一样生活在凯达尔市,男女之间开放程度远超东方人的认知。假如郑海鹏跟自己一样的话,他就不会在乎。

同在凯达尔市成长起来的他们,应该不会计较什么处女之身。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姚欣怡一厢情愿,至于郑海鹏到底是不是像姚欣怡期待的那样,不能过早下结论。要看姚欣怡用什么方法去试探郑海鹏才能得出结论。起码,姚欣怡是这么认为。

郑海鹏目睹她姚欣怡跟苏晓刚的事不算少,在一起五年的男女关系能做出什么,发展到什么程度郑海鹏不可能想象不到,要想完全不在乎,那就得看郑海鹏是否完全被西化了。

东西方文化差异与对现实生活的认知有所不同,个人生活作风是否的西方化自然对她姚欣怡有利。

姚欣怡相信郑海鹏定会描绘出她跟苏晓刚在一起五年的日日夜夜,如果选择接受郑海鹏的追求,姚欣怡将面对的人生在郑海鹏面前相当于二婚女儿。

至少东方人的认知程度是这样。

而郑海鹏看待姚欣怡,是否还停留在中学时代姚欣怡那种人见人爱模样,姚欣怡她也能想象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一件事。

她在郑海鹏的眼里是始终停留在纯情的少女时代,还是现在像姚欣怡自己评价自己那样的属于二婚女子,她要在得出郑海鹏的态度之后,才能作出属于自己的决定。

并非由爸爸妈妈一句话自己便可以承颜顺旨,奉命唯谨,草率行事,谦恭行为是对自己婚姻的不负责任。

要知道,姚欣怡可是跟着姚向阳与巫晓兰在凯达尔市生活十多年,接受的西方文化比她爸爸妈妈都多。上行下孝,论资排辈在姚欣怡心目中可没多大概念。

他们遵循的是以理服人,有理走遍天下,而不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今天,之所以对爸爸妈妈说的话姚欣怡没有表现出极力反对,是因为她通过考察得出苏晓刚并非是她心目中的那个中学时代的苏晓刚。

拿毕业照给苏晓刚看了被他否定之后,姚欣怡完全切底的认为是自己对苏晓刚思念成疾落下祸根,才使得自己判断失误,导致跟这位冒牌的苏晓刚在一起五年。

因此,她对爸爸妈妈的话并不完全排斥在外,而是采取慢慢的开始在自己的生活日程考虑范围之内,只是还没到跟郑海鹏确定关系的成熟阶段。

至少,姚欣怡这一会内心里是这么想。她要用自己的方式对郑海鹏进行考察、研判。而不是凭爸爸妈妈瞻前顾后,权衡利弊那样的为自己草草的确定人生。

"普通朋友?嘿嘿,我跟你妈当年还是通过媒婆引荐的呢?怎么样,不也一样把你养这么大了吗?人总是从不认识到认识,然后发展为朋友那就是个过程。不在一起好好相处,怎么会有生活经历,怎么会产生过程?

没有了过程和经历又怎么可能产生出火花?姚欣怡,我可告诉你,你选择郑海鹏与郑海鹏选择你,可都是我们两家大人沟通好的事,你们俩可不要让我们四个老人失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