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魔法学校

奥术征程 九剑宗士 2703 字 3个月前

12个精灵,57个人类,半打的半精灵……

月精灵法师茹茵望向手中的学员名单,露出微笑。

巫师塔的异次元魔法学校招收学员的进展,比她想象中还要顺利。

半个月时间,她就完成了第一批学员的招收工作。

根据塔主的要求,以及检测学员魔法天赋的方法,让她得知,这群新招收的100位年龄保持在10~15岁左右的学员中,大多数人的魔法天赋只是初级,中级魔法天赋的只有10人。

这10人里,8个为精灵,2个是半精灵,至于高级魔法天赋的,则一个都没有。

出现这种原因可以理解。

要知道,拥有高级魔法天赋的学员,只要他们愿意,总是能够轻而易举地找到自己的魔法导师。

不过,相较于人类的魔法天赋,精灵还是比较占优势的。

像茹茵这样在精灵族中普普通通的天赋,在人类群体中,也是中级往上的水准。

当然,这并不代表人类的天赋就很差。

他们的塔主曾亲口对她说过:“虽然人类魔法天赋的整体水平不及精灵,但人类的思维和学习效率,却是你们精灵一族望尘莫及的。”

这句话,茹茵根据世界上精灵与人类高阶施法者的数量,简单做下对比,就能够猜出其中原因。

所谓的初级魔法天赋,就是根据塔灵数据化的扫描,得出学员的智力属性为12~13点左右。

这种初级天赋可以让他们在系统性的魔法教育中,至少拥有解锁第三层魔网的能力。

至于他们的未来,用塔主的话语来说就是:看他们自己的造化。

毕竟世界之大,无奇不有,魔法天赋也并非唯一决定一个学员的奥术之路能够走多远的因素。

况且,智力属性并非一成不变,随着他们的成长,魔法天赋逐渐提升,也并不是什么让人感到惊讶的事情。

厚积薄发。

茹茵想到了一个在他们精灵族群中,很少用到过的合适词语。

就像她自己一样,她从百岁开始接触魔法,普通的魔法天赋和刻苦勤奋的学习态度,让她只花费四十年,就接触到了第六层魔网。

然而接下来的六十多年,因天赋的限制,导致她的实力自始至终都未能寸进半步。

作为一名与族人格格不入的月精灵,她不但具备人类的勤奋,还拥有精灵族与生俱来的平和心态。

在魔法天赋的受限,自己又未能找到突破实力方法的前提下,她一直以这种心态,正确地看待自己的魔法道路,并竭尽所能地探寻魔法奥秘。

或许是席德瑞恩诸神的垂怜,亦或者是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回报,甚至还有可能是他们年轻的塔主不经意间的点拨,以及赠予自己的奥秘知识。

就在巫师塔的元素池喷薄出浓郁的魔法能量时,她竟然在不经意间的冥想中,水到渠成般的获得了第七层魔网的权限。

而且,她还能够深刻地察觉到,自己距离接触第八层魔网,也并非想象中那般遥远。

现在的她成为一名实力达到四阶的高等精灵法师,已经开始逐渐意识到要寻找一条属于自己的典范之道,一条由某种特殊标准所定义的天命之路。

当找到这条专属于自己的天命之路,那么她距离曾经神往已久的传奇领域,就变得触手可及。

茹茵从来都没有想过自己突然有一天竟然打破了三阶的枷锁,开始寻找典范之路,为天命传奇做准备。

每次回想起这件事,她都恍惚若梦,感到极不真实。

随着实力的提升,她若是有机会前往永聚岛,就可以凭借自己高等精灵法师的身份,学习精灵一族的高等精灵魔法。

茹茵在孩童时期,就时常从父母口中听他们提及永聚岛。

那片布满美丽森林的陆地是魔法的国度,也是所有精灵真正的、天堂般的家园。

那座与世隔绝的岛屿,位于大陆遥远的西方,只欢迎真正的子民,被称为卓尔的邪恶黑暗精灵和混血精灵,都没有资格踏上它那神圣的海岸。

月精灵法师不再多想,收回飘向永聚岛的思绪,继续将目光放在学员名单上。

虽然魔法天赋差,并不代表就无路可走。

但相对来说,没有优秀的魔法天赋,他们前期的道路,注定会走得更为艰辛,这一点茹茵还是深有体会的。

她开始一张一张的整理学员们的资料,为他们分配班级,尽心尽力的将其组织的更好一点。

这是巫师塔魔法学院的初建阶段,她必须想尽办法,让它能够一次成功的将其正常运转下去,为漠口镇培养更多的施法者。

这100名学员中,并非来自漠口镇的原住民。

事实上,即便是拥有魔法天赋出色的原住民,想要让他们快速接触到魔法,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其根本原因就是,这群刚刚由奴隶变成平民身份的原居民孩子,几乎没有一个拥有读书写字的能力。

一个连文字都不会读不会写的小孩儿,又怎么可能让他们熟练地掌握魔法的语言和奥秘。

所以,自知识之神教会的神殿竖立于漠口镇的宗教区,已经有第一批孩童在领地的赞助下,开始接触基础的教育。

等他们掌握足够的知识,就拥有了选择魔法道路的权利。

他们招收的这100名学员,主要是以中层家庭的孩童,以及科米尔王国的贵族群体中的家族次子为主。

魔法学院不是慈善机构,想要获得入学资格,这些魔法天赋在初级左右的孩童,就只能花费钱财。

毕竟在施法者群体中,拥有初级魔法天赋的孩童,对于每一个巫师组织来说,都不是很好的选择,属于没有人愿意招收的存在。

这就是所谓的‘宁缺毋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