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里正天天倒背着手在学堂外走来走去,听着里面郎朗读书声内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这里面都是他们村子的娃娃们,是整个村子将来的希望,同时他也是这个学堂的管理者之一,村里的薛郎中也被聘请成为了学堂的‘校医’。
随着无数商贩到来,酒楼门前的楹联以及酒楼墙壁上的诗词更是迅速传播了出去,每天都有无数的学子慕名而来,就连京城的学子甚至某些大儒都亲自乘船而来。
当然,这些京城来的可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他们来不是为了对出下联一图吃喝不愁,更多的是为了学问而来,当然也有那非分之人,妄图以此来扬名引得某些人或是势力的注意给自己某些利益。
随着某位京城大儒的到来,这些诗词迅速在全国传播开来,同时传播开来的还有一种新型字体,也就是刘桂花所书写的‘楷书’,借着这波东风酒楼的名声更上一层楼,每天都是人满为患。
众读书人都以能去望江楼吃一顿饭为荣,同时那些他们从未见过的食材更是名满大江南北,被一个个读书人简直夸上了天,各种赞美之句更是层出不穷!
某地,大街拐角处。
几个书生正聚在一起,某富家公子:“几位兄台,为兄请你们去醉春楼如何?”
“不不不,咱们还是还去望江楼吧。”一书生急忙摆手提议。
这时一个衣着破烂的穷书生摇头晃脑而过,嘴里却是不停呢喃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几个书生已改往日态度,没在理会提议去醉春楼的富家公子,径直转身朝着望江楼而去。
就连大街小巷孩童口中的童谣也变成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一天,京城内某知名的文臣悄然来至望江楼。
里里外外一番观看之后大为赞叹,先不说那美味佳肴,单单是这门前的楹联就叫他自叹不如,尤其是当他看过那些挂在墙上的诗词之后更是心服口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