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人七嘴八舌间,姑嫂二人哪里还不明白,自己这是白忙活了啊,气的刘春梅将背篓往草丛里一扣,转身就走,胡氏急忙提上背篓,急匆匆的朝着河边而去,都这个时间了,一天没见自己闺女了,她实在有点不放心,得去山上找找。
“刘桂花,你个下贱的死丫头骗子,给我等着,你个赔钱货!”刘春梅突然回头冲着人群里的刘桂花恶狠狠的吼道。
“切,好像你不是丫头片子一样!有本事你变成带把的啊!”
“哈哈哈……”
一众村妇实在是没忍住,纷纷笑出声来。
“该我了,该我称了!”
“婶子,你的一共是四个铜板!”
“狗剩子你的二个铜板。”
眼见着夕阳西下,晚霞的红光映照了大地,以往这个时候正是家家户户忙着做晚饭的时候,此时村口的打谷场上却是热闹非凡,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你采了多少蘑菇,我卖了几个铜板的,好不热闹。
一些孩子和妇人这时才刚刚下山,也都是一刻不停的朝着打谷场而来,为了防止起初时候那样的拥挤混乱,胖婶子一边称称,一边招呼大家伙儿排队。
后来的村民见前面的人都在排队,也都很自觉的跟着在后面排队,一些眼尖的村妇,见过称的时候胖婶子和刘桂花都会很细致的挑拣一番,也就趁着排队的空隙,又仔细的瞅了瞅自己的篮子或是背篓,将一些人家不要的蕈子拣出来丢在一边的草丛里。
“大家别急啊,每天都收的,今天有事的,着急回去做饭的,可以明天再来,到时候一起称,不着急的就等等哈,别挤,一个个来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胖婶子过称的间隙,抽空吆喝道,刘桂花就负责挑拣和付铜板。
听胖婶子这么一喊,后面排队的几个妇人就挎着篮子或是拎着背篓离开了人群,径直朝着村子里走起,有孩子在打谷场上玩耍的,则招呼了一下正在玩耍的孩子。
其中几个妇人见有人离开,相互看了一眼,交换了一个眼神,彼此瞬间秒懂,也找了个借口离开人群朝着村子走去,一路上嘀嘀咕咕小声耳语……
随着阵阵炊烟升起,一阵阵的烟火味儿随风飘来,下地劳作的人们也都纷纷归来,在村口相遇纷纷打着招呼,各自朝着各家而去。
刘桂花给最后一个孩童付了两个铜板,收拾了一下东西,就准备回去,胖婶子一把抢过了刘桂花拎起的背篓,背在了自己的身上。
众人见二人要走,纷纷笑着打招呼,询问明天还收不收,什么时辰收,刘桂花说明天还是差不多今天的时辰,这东西长期收,如果当天采的太少,可以攒着第二天一起过称,一众村民得到了准确的回信儿,这才兴高采烈的回去。
话说那胡氏,在山脚下一通转悠,再询问了几个同村的孩子之后,最后终于在河边找到了小荷花。
小荷花一身的泥水,正在河边几棵大树间的一块大石头上躺着呼呼大睡,地上零星分散着一些杏核,还有几个桃核,石头的一侧还有吃剩的几个山杏,一块被玩过的泥巴,已经干的有些皲裂,一侧歪倒的背篓里只有一把蔫了吧唧的野菜。
胡氏看着熟睡的小荷花,眼睛微微有点湿润,轻轻推了推小荷花的身子,将小荷花唤醒,然后拿出背篓里的镰刀,沿着河边走了一段距离,弯下身子,镰刀飞舞,么多久就割了一堆的猪草,分别装在了两个背篓里,这才拎着背篓带着小荷花返回村子。
刘家老宅
“卖了多少铜板啊?”正在院子里摘菜的张婆子见刘春梅回来就急忙问道,她可是看到了,姑嫂二人可是拎着半背篓出去的,应该卖不少铜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