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过河边的时候,吴大朗下车去河边提了一桶水饮了一下小黑驴,刘桂花又叫他顺便洗了几个桃子,驴子喝完水,众人也都吃完了手里的桃子,上车继续前行。
驴车往前走了没多远,远远的就看到路边坐着一个妇人,小石头眼尖的很,一下就认出了那个人,笑脸顿时就拉了下来。
“姐,大伯娘。”小石头指着前方路边正在歇脚的妇人急匆匆嚷道。
顺着石头的手指看去,还真是大伯娘胡氏,胡氏正好和几个妇人在路边的一棵树下乘凉歇脚,这里离着河边并不远,看几人身上还有一些水渍,想必是在河边喝水或是洗脸了吧。
“踢踏,踢踏。”
小黑脚步飞快,这时已经离着距离很近了,正在说话歇脚的几个妇人都朝着驴车看了过来,都希望是熟人的车子,能够搭个顺风车,这大热天的实在是受罪的很。
眼尖的胡氏,突然起身拍了拍屁股,对着几人说了几句,就冲着驴车奔了过来,在路边不断的挥手。
“哎,停下,停下,捎我回去。”
“桂花丫头,我是你大伯娘,快停下来,捎上我啊。”胡氏扯着嗓子挥手喊道。
“呦,大伯娘啊,实在不巧的很啊,我这车上坐不下了,没看我都挤在外面了。”刘桂花从草棚下探出半个身子,往前挪了挪喊道。
“大伯娘啊,这大热天的,你这着急忙慌的急着赶回去做啥,是急着回去干活吗?”刘桂花又喊了一句。
胡氏闻言,身子一顿,是啊,这大热天的,着急回去做啥,回去后家里那些杂七杂八的活少不了还是自己去干,这么热的天,婆婆也不多给几个铜板坐牛车,还不如走走停停慢慢的回去,反正天黑前回去就行,这样也省得回去在累死累活的去干活了。
“那,那你们就走吧,我慢慢走回去。”突然想明白了什么的胡氏很是尴尬的挥了挥手说道。
其实,她今天来集市,并没有买多少东西,往年这个时候,张婆子都会给些铜板,赶集割几斤肉回去熬猪油,再就是买点盐巴,杂粮面的,但前几天她和刘春梅刚刚袭击了胖婶子家的灶房,这猪油盐巴都不缺了,也就给了些铜板叫她来集市买些杂面回去。
再就是眼下马上就割麦子了,张婆子叫她顺便去通知一下在镇上做学徒的两个孙子和二儿子刘大河,主要还是去叫两个孙子回来,大儿家的守祖守宗可是干活的好手,有一把子的力气。
于是,一大早,胡氏就早早的出了村子,背着一个空背篓,揣着张婆子给的买杂面的一吊钱的巨款,踏上了赶集的道路,混入了茫茫的赶集大军中。
胡氏先是去通知了二小叔子刘大河,刘大河只是说知道了,过几天一定会回去,连让让她这个大嫂进去喝口水都没让,胡氏对此很是不满,嘴上也没说什么当即就走了。
胡氏又一口气儿跑去了镇子西门那的石匠铺子,将张婆子叫他们回去割麦的事情告诉了两个儿子,两个儿子说知道了,到时候肯定回去的。两个儿子还算懂事,给胡氏端了一碗白水,看中午将近,知道自己老娘肯定没吃早饭,就又花钱给胡氏买了两个野菜肉渣馅的菜包子,吃的胡氏好不开心,一个劲儿的夸两儿子孝顺。
最后胡氏又去了粮铺,一番讨价还价之后,用手里的一吊钱,刚好买了张婆子要求的十斤杂粮面,这才顶着炎炎烈日踏上了回村的土路。
“踢踏,踢踏。”
小黑脚步轻快,载着众人和满满一车的货物很快就回到了山庄,此时也不过刚刚下午三点多钟的样子,将货物统统卸下,该放灶房的放灶房,该入库房的入库房。
阿旺卸了驴车,将小黑牵到外面的树林间,拴在树下叫它随意吃草,然后就推了一个小推车,去给刘大湖和吴大叔帮忙弄篱笆墙去了。
林氏,刘春花,吴大郎,吴大丫挎上篮子去了院子外的树林里,还别说,这片林子里还真的有不少的香菇、木耳,没多大会儿,小石头就拎着个小篮子跑了回来,邀功似的叫刘桂花看他篮子里采到的香菇。
刘桂花在篮子里捡了几个蘑菇,放在自己的空篮子里,就和胖婶子出了院门,下了山,过了河,朝着村头打谷场而去。
此时村头打谷场的大柳树下,几个妇人正在做着针线活,东家长西家短的说着村子里的八卦,什么哪个村的王寡妇和哪家汉子好上了,哪个村的谁谁家的婆娘勾引野汉子了,谁谁家的男人去青楼了,基本都些诸如此类的八卦,也不知道是真是假,也不知是哪个传出来的,经这些妇人的嘴一说那可是有鼻子有眼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很快二人来到了村头的大树下,几个正在八卦的妇人见有人来了,也都急忙转移了话题,不在八卦,而是说起了地里的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