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端午到推车现世

众人一起收拾了饭桌,就各自忙碌去了,刘春花、大丫、吴大朗拿着镰刀竹筐去院子外打猪草、挖野菜,现在家里已经不吃这些野菜了,菜园子里的菜早都可以吃了,所以也不用去刻意挑选了,这就节约了不少的时间,石头领着大黑狗跟在后面,就是一个小跟屁虫……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刘大湖、林氏拿了柴刀、斧头、扁担,牵着毛驴、赶着羊圈里的几只山羊,去了院外的山坡上,吴大叔没回去也留了下来,只是叫胖婶子先回去看看家里,忙完家里的摊子再来。

有人说了,开荒不拿锄头,拿斧头、柴刀?是的,这山坡上有很多的灌木,开荒种植之前只能先将这些砍伐了,最后才是翻地去草根石块。

刘桂花回到自己的屋子里,先是去空间看了看,其实空间农场里根本就不会耗费她什么时间,只需要她一个念头就可以完成,农场里面的事情她随时随地都可以用意念去操纵。

只是那个被她收进来的丹炉,她实在是搞不懂,自从那个丹炉被她收进空间以后,丹炉就跟那个灶台以及大锅合体了,大锅灶台变成了丹炉的底部,远远看去就是一尊燃着烈焰的丹炉。

既然搞不懂,刘桂花也不去研究了,索性出了空间,拿来纸笔继续写起了红楼梦。

经过几日连续不断的抄写,她已经将全部书稿写的差不多了,这还幸亏了空间的存在,晚上回屋以后她就去空间里写,毕竟空间是没有夜晚存在的,期间,她也叫阿旺去青云书肆送了几次书稿。

在众人不断的忙碌中,时间匆匆而过,端午节悄然而至……

远处麦田里的小麦已然是黄的多,青的少,显然不用多久就可以收割了,看着田地里黄灿灿的一片,人们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意,不过这一切都跟刘桂花没什么关系,他家里又没有麦子。

刘桂花看着院里院外自己种植的那些作物,很多的作物都依然开花结果,黄瓜、茄子、辣椒、西红柿这些已经硕果蕾蕾,其余的一些蔬菜也已经吃过几回了,芝麻、玉米也已经赶上她的身高了,半米多高的向日葵,迎着炎炎烈日开出了一朵朵金灿灿的花儿……

这一天,上午十分。

村外的土路上两辆牛车晃晃悠悠的朝着青石村而来,车上装的满满当当,一些路过的大年纪的村民不断的跟车上的一个老汉打着招呼。

来者不是别人,正是林家村的林老汉带着儿孙前来,在众人羡慕的眼光中,两辆牛车在村口下了山坡、过了河。

而此时,刘桂花的山庄里,杀鸡的杀鸡,摘菜的摘菜,林氏、胖婶子、刘春花、大丫,正在树下的阴凉里忙着包饺子。

有人说,端午不是包粽子的吗?

是包粽子不假,但是粽子已经包完了,而且还不是一种馅儿的,糯米大枣的、糯米猪肉的、蛋黄的,还有青菜馅儿的,黄瓜茄子西红柿这些反正现在也不缺,刘春花更是搞怪的包了几个青椒馅的。

就连吴家老太太也没闲着,老太太正一脸慈祥的在给小石头绑着‘五丝’……

欢声笑语间忽闻院外原来哞哞的牛叫声,伴随着车轮摩擦地面的声响还有熟悉的话语声,通过开着的大门一眼就看到了来人,走在最前面的赫然就是林老头。

几人拍了拍手上的面,赶忙起身去迎接,院子外面正在整理柴火的刘大湖、吴大叔也停下了手里的活计,赶忙上前打招呼帮着往下搬东西。

前面的一辆牛车是林老汉带着两个孙子,车上装着一些庄户人家的日常用具,诸如:竹筐、簸箕、苇笠、扫帚、盖垫、提篮子等,这些东西基本上都是林老汉和几个儿孙,茶余饭后间自己编织的,色彩虽不鲜艳,但胜在实用,知道闺女家现在日子好了,吃食方面也只是在篮子里装了少许粽子。

后面的牛车是小舅林华自镇上赶来的,两辆牛车在村外的岔路口正好相遇,小舅的牛车上拉了一些桌椅板凳、木盆、木桶、搓衣板,此外还有一大一小两辆独轮小推车。

小的那一辆小推车,跟现在农场常见的那种外观基本无二,这种推车体积小,载重也少,但却相对灵活,实用性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