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肆里面逛了一圈,刘桂花发现这个时代的书是真的很贵很贵,就那么薄薄的一个话本,十几张纸的样子而已,就要几十个大钱,那些稍微好一些的书籍,动不动的就要几两甚至是十几两的银子。
在现在这个朝代一两银子能换一千个大钱,够一个普通农户一年的吃穿用度了。
刘桂花在书肆里仔细的看了一圈,除了诗书礼易春秋,之类的四书五经之外,像后世流传的唐诗宋词的这里并没有出现。至于诗集倒是有的,不过都是一些当代比较有名的书生所着而已,这在刘桂花看来并没什么价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刘桂花悻悻然走出书肆,来到之前林氏和刘春花休息的路边,见林氏正在跟一个青年男子说话,一旁的刘春花也显得很是高兴。
刘桂花看了看那人,大约十八九岁的样子,眉目间跟林氏长的有些相像,从记忆中得知这是原主的小舅,也就是林氏的娘家小弟,还不等刘桂花说什么,林氏忙对刘桂花说道:“桂花,这是你小舅,快点叫舅舅。”
刘桂花赶忙上前喊了一声舅舅,此时已将近中午,一般人家也都该准备做饭了,不远处的面摊上随风传来的阵阵香气,使得早已饥肠辘辘的刘桂花肚子又咕噜咕噜的叫唤了起来,一旁的刘春花也是直咽口水。
小舅舅林华,听到这声音呵呵一笑说道:“时间不早了,也该用饭了,走,今天舅舅请你们俩吃点好的。”说完便一手拎着一个背筐往那面摊上走去,林氏想拦都拦不住。
林华也是知道自家姐姐情况的,就她们娘三个平日里哪吃过什么饱饭,自家姐夫又是一个老实的,挣得钱全上交了,娘几个现在身上绝对是连一个铜板都没有,等赶集回去到家估计刷锅水都没得喝。
原来林华刚出去送完货回来,路过这里的时候看到自家姐姐跟外甥女在路边休息,便上前去说说话,得知刘桂花去了书肆还没回来,便在那说话等着她回来。
他做学徒的那家木匠铺子就在前面转角不远处,在这能清晰的看到门口的那一棵大槐树,这个摊主貌似是常年在这里做生意,看他跟林华的熟络度就知道二人是认识的。
林华不等坐下就大喊道:“老张头,来四碗面,各加三文钱肉啊!”
“哟,我当谁呢,这不是小林子吗,稍等,马上就来。”此时摊子上并没有新来的客人,而其他桌上也基本快吃完了。这个朝代里买东西都是先给钱后给东西的,就跟现代社会上的某些洋快餐一样,先给钱。吃完以后,你
愿意坐会就坐会,不愿意坐会儿就走人,只要不耽误我做生意就好。
因为是熟人的缘故,林华倒是没用先给钱,很快的四碗加了肉的热腾腾的面条就端上来了,刘桂花看了一眼,这面并不是纯白面,而是掺了杂粮的杂粮面。这面是七文钱一碗,肉加了三文钱的,总共是十文钱一大碗,这时候的生肉才十文钱一斤,三文钱那是老大一块了。
林氏看着这满满的四大碗面,那就得花四十个大钱,一个劲的直埋怨。自家小弟这般年纪的很多都有孩子了,可他还没娶妻呢,这以后用钱的地方还多着呢,这样花钱那还得了。
林华呵呵一笑说,这第一回请外甥女吃饭,总不能吃那菜团子吧。再说了也不是天天这样吃,下不为例之类的,林氏这才罢休,停止了碎碎念。
此时面也凉的差不多可以吃了,于是几个人都不再说话,大口朵颐了起来,一时之间饭桌上只剩下了吃面的哧溜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