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知道的也不多,只是听大人闲聊记住了。
待的这段期间,林向安感觉村子整体很和谐,产量还可以,但赋税很重。
大周朝有两册制度,分为黄册和鱼鳞册。
黄册详细登记各户的籍贯、丁口、名、岁、事产情况,每隔十年必须重新核实编造。记录人口生死增减,财产的买卖以及产权的转移等,一一登录在册。
而鱼鳞图册,即土地登记册。
两册对赋役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黄册重在徭役,鱼鳞图册重在田赋。
分夏秋两季缴纳,夏不过八月,秋不过次年二月。
基本上是夏征麦,秋征米。
大周朝初期规定:官田每亩税五升三合,民田三升三合,重租田八升五合五勺,没官田一斗二升。
【没官田:是指因为犯罪查抄等原因充公的官田。
1石=10斗,1斗=10升,1升=10合,1合=10勺,这是古代常用的计量单位。
这是借鉴大明朝初期定下的税收。】
江南各地区是全国税收重地,比明面上规定的税收要重很多,上面怎么收,老百姓也只能照办,完全没有申辩的权利。
在王家坞,王老爷子家的日子算是过得不错的,除了农活是吃米饭,大多平常都是稀饭和菜饼。
也就他们来了,带了一些吃的,这才吃的好一些。
这种情况下,林向安便试着跟王老爷子说他爹以后想开个养猪场,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位置,到时候得请人照顾之类的。
王老爷子咋一听,觉得不靠谱,说养猪需要大量吃食,而且还没得经验,同时要很多钱才行。
林向安就给老爷子解释,家里的豆腐生意情况,以及有亲人是养猪的,钱也是没问题的,就是却地方,一直没找到安全的地。
还说养猪的好处,王老爷子这才半疑半信。
没有当林向安的面说什么,结果后面出去就找他们这一支的族老提了此事,然后很快几位族老和村长都知道了。
这事几个人讨论,有人赞同,也有人反对,没能达成一致。
不过就在离开村子的前一天,二叔公让王景辰来找林向安,让他过去一趟。
赵泽想跟着过去,被林向安给拦住了,既然单独叫人来喊他,肯定是有事,带着赵泽过去,反而不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