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朝后,林瑶和苏清婉回到御书房,继续商讨一些细节问题。“清婉,商业繁荣带来的新问题不少,除了货币,商业信用体系也亟待建立。如今商人交易多凭口头约定,纠纷频发。”林瑶忧虑地说道。
苏清婉点头赞同,“陛下所言极是。我们可设立官方的商业信用机构,为诚信经营的商户提供信用评级,交易时以此为参考,减少欺诈行为。同时,制定商业法规,规范交易流程,有法可依才能保障商业健康发展。”
二人商议妥当,当即下令相关部门着手筹备。接下来的日子里,朝堂上下各司其职,围绕着诸多问题展开行动。
户部联合工部,对铸币工艺进行改良,选用优质金属,设计精美且难以仿造的货币样式。为了确保新货币顺利推行,朝廷在各地设立兑换点,以旧换新,同时大力宣传新货币的优势和防伪标识。为打击私铸货币,朝廷组建了专门的执法队伍,深入民间巡查,一经发现私铸窝点,严惩不贷。
礼部召集了全国知名的学者、教育家,在长安的皇家书院开启了教材编纂工作。编纂过程中,众人各抒己见,对每一个知识点、每一篇文章都反复斟酌。为了让教材通俗易懂,还专门邀请了擅长绘图的画师,为教材配上生动形象的插图,力求让学子们易于理解和接受。
工部官员奔赴南方各地,实地考察水利设施。他们与当地百姓一起,加固堤坝,清理河道淤泥。同时,利用新的水利技术,修建了一些分流渠道和蓄洪池,以应对可能发生的洪涝灾害。在粮仓管理方面,户部制定了详细的储备标准和出入库流程,引入了先进的仓储管理方法,确保粮食的存储安全和高效调配。
军事上,北方边境的烽火台建设迅速展开,士兵们日夜赶工,在重要关隘和战略要地搭建起一座座高耸的烽火台。同时,朝廷选拔了一批经验丰富、身手敏捷的斥候,对他们进行了严格的情报收集和潜伏训练。这些斥候乔装打扮,深入突厥和西域地区,与当地的眼线建立联系,及时将重要情报传递回朝廷。
然而,改革和发展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商业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一些老牌商户担心新体系会损害自身利益,联合起来抵制。他们在市场上散布谣言,称新的信用评级会让生意难做,误导了许多中小商户。
小主,
林瑶和苏清婉得知此事后,立即采取措施。他们召集了这些商户代表,在宫中进行了一场公开的对话。林瑶耐心地解释了商业信用体系的意义和目的,强调这是为了营造公平公正的商业环境,让所有商户都能受益。苏清婉则列举了一些成功建立信用体系的案例,展示了其对商业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