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海途风云与国内新局

天竺国王在都城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欢迎大唐使团的到来。周文彦向国王转达了林瑶的问候和友好祝愿,并赠送了珍贵的礼品。国王对大唐的礼物表示感谢,并表示希望能够与大唐开展广泛的文化和学术交流。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使团成员与天竺的学者、高僧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他们探讨了佛教、哲学、医学、天文等多个领域的问题,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大唐的造纸术、印刷术等先进技术也引起了天竺人的极大兴趣,他们纷纷表示要学习和引进这些技术。

在文化交流的同时,贸易活动也在积极展开。大唐的丝绸、瓷器等商品在天竺市场上供不应求,而天竺的香料、药材等特产也受到了大唐商人的青睐。双方的贸易往来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也加深了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就在海外交流使团在异国他乡积极开展交流活动时,大唐国内也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随着商业税收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的推行,各地的商业活动更加活跃。城市中店铺林立,集市热闹非凡。商人的地位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他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许多商人开始扩大经营规模,拓展业务范围,一些新兴的商业城市也逐渐崛起。

然而,商业的繁荣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一些不法商人开始囤积居奇,哄抬物价,扰乱市场秩序。这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影响了商业的健康发展。

林瑶和苏清婉得知此事后,立即下令对市场进行整顿。他们派遣官员深入各地市场,调查物价情况,严厉打击不法商人的违法行为。同时,建立了市场监管机制,加强对市场的日常监管,确保物价稳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教育方面,随着私塾在各地的兴办,越来越多的孩子有了接受教育的机会。然而,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虽然朝廷从长安的学府中选拔了一批教师前往偏远地区任教,但仍然无法满足需求。

苏清婉为此忧心忡忡,她与林瑶商议后,决定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解决师资问题。一方面,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在长安和各地的学府中开设师范专业,专门培养优秀的教师;另一方面,提高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吸引更多的人才投身教育事业。

为了鼓励更多的人从事教育工作,朝廷还设立了教育奖励制度。对于那些在教育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教师和学者,给予丰厚的奖励和荣誉。这一举措极大地激发了人们从事教育工作的热情,各地纷纷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在农业方面,虽然新的种植技术和水利工程的建设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但自然灾害仍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一年,北方地区遭遇了严重的旱灾,许多农田干裂,庄稼颗粒无收。百姓们生活陷入了困境,纷纷向朝廷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