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盛世新征

在长安的城楼上,林瑶与苏清婉并肩而立,微风轻轻拂过他们的衣袂。眼前的长安城一片繁华,可二人心中清楚,短暂的宁静只是下一场挑战的前奏。

“清婉,如今突厥之势虽被暂时压制,海盗之患也已平息,但大唐的发展不能有丝毫停滞。”林瑶目光坚定,望向远方。

二人商议之后,决定先从吏治改革入手。在大唐的官场中,部分官员尸位素餐、贪污腐败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朝廷的公信力和行政效率。林瑶和苏清婉决定制定严格的官员考核制度,对于那些不称职、贪污腐败的官员,一经查实,绝不姑息。

为了确保改革能够顺利推行,林瑶特意召集了朝中的元老重臣和新晋的才俊之士,共同商议改革的细节。朝堂之上,众人各抒己见,气氛热烈。

元老重臣们大多担忧改革会触动各方利益,引发朝堂动荡;而以李逸为代表的年轻官员则大力支持改革,他们认为只有通过改革,才能让大唐的官场焕然一新,更好地为百姓服务。

林瑶认真倾听着众人的意见,心中已有了权衡。他说道:“吏治关乎国家兴衰,如今大唐要想长治久安,改革势在必行。我们会充分考虑各方利益,稳步推进改革,绝不让改革成为伤害百姓、动摇国本的祸端。”

在林瑶的坚定支持下,吏治改革正式拉开帷幕。首先,朝廷颁布了新的官员考核标准,从政务处理、民生关怀、廉洁自律等多个方面对官员进行考核。同时,设立了专门的监察机构,负责监督官员的行为。

刚开始,改革遇到了一些阻力。一些既得利益者试图通过各种手段阻挠改革的进行,甚至暗中诋毁参与改革的官员。林瑶和苏清婉得知后,果断采取措施,对那些敢于阻挠改革的官员进行了严厉的惩处,以儆效尤。

在他们的努力下,吏治改革逐渐步入正轨。官场的风气得到了明显改善,官员们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大大提高,百姓们对朝廷的满意度也不断上升。

解决了吏治问题后,林瑶和苏清婉又将目光投向了大唐的科技发展。在这个时代,科技的进步对于国家的强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意识到,要想让大唐在世界舞台上保持领先地位,就必须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和研发。

于是,林瑶下令在长安设立了专门的科研机构,召集了国内的能工巧匠和学者,鼓励他们进行科技创新。苏清婉则亲自参与其中,为科研人员提供各种支持和帮助。

在科研机构中,科研人员们日夜钻研,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他们改进了农业生产工具,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发明了新型的武器装备,增强了大唐军队的战斗力;还在天文、地理、医学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一位名叫张衡的年轻工匠。他经过多年的研究和试验,成功研制出了一种新型的水车。这种水车不仅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而且灌溉效率比传统水车提高了数倍,大大缓解了农田灌溉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