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终是狠不下心肠

到家了!周泰安看着三个兄弟满脸欢喜的样子,心里也是暖暖的,虽然并绺子搭伙时间不长,可是他能感受出来,每个人都已经把这里当成了家,自己潜意识里也是如此。

“到我们的地盘了。”他回头告诉那两个异国男女,两人都瞪大了眼睛,努力的想看清楚前方的景物。

虽然离得不算近,周泰安还是看见寨子路口的最高处晃动着一抹艳红,他知道,那是张开凤的红棉袄,不知道为什么,他的心更加暖和起来,目光久久的凝视那个方向。

弟兄们有的开心的不得了,远远的就跑着迎过来,牵马的牵马,嘘寒问暖搭话的搭话,大家看见爬犁上居然还带回来两个老毛子,惊讶之情溢于言表,纷纷指指点点,喀秋莎并不怯场,笑着和他们打招呼:“胡子先生们,你们好啊!”哗!惊倒一片。

张开凤在营地的路口等候他们,见了两个老外,也是微微诧异,不过并没有询问缘由,打过招呼之后就去安排人手准备吃喝。大家伙把那两个箱子抬进屋里,因为喀秋莎和达辅洛夫都在,周泰安自然不会打脸一样的去查看箱子里的内容,那样显得太不尊重他们,于是大伙叽叽喳喳的聊了一通,把出去后的离奇遭遇做了一个详细的介绍,听得没去的人咋舌瞠目,一惊一乍。

很快饭就做好了,大碴粥,咸菜丝,周泰安他们开始狼吞虎咽起来,好久没喝上这玩意儿,这烫嘴的热乎劲儿让人觉得无比舒畅,让人惊讶的是两个老外竟然吃的也挺香,唏哩呼噜的连喝了好几碗,周泰安看到张开凤在一旁抿着嘴笑,知道她是觉得喀秋莎和达辅洛夫吃相招笑儿。

吃过饭,周泰安索性让人出去,在河边地势较高处挖坑,外面还有一具尸体得先处理了,要不然今晚大伙儿睡不消停,墓地面南背北,旁边还有几棵落叶松,喀秋莎看了后表示可以,于是大家动手,寻来木板制作了一个简易的棺料,将霍尔瓦特下了葬,隆起的坟莹前插着一个喀秋莎亲手制作的十字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周泰安对这些宗教仪式一窍不通,不过他倒是对战斗民族的人有了一个粗浅的了解,他们和中国人的脾气秉性,甚至对事物的理解都大不相同,生老病死在咱们这边看那就是天大的事,作为儿女,父母身故逝去,不管真心假意,哭的撕心裂肺,惊天动地这是必须得走的程序,否则定会被人指责不肖,所以国人总是要摆出一副大众认可的姿态,迎合世俗的口味,以免成为众矢之的。

可是喀秋莎就不一样,她认为生老病死那是人生必然,既不值得欢喜,也不值得悲伤,一切都是主的安排,从这里消失,必定会在某一处重生,周泰安看到她多少也是有些哀伤,却没有嚎啕大哭,从头到尾都很自然,没有刻意的做作,率性,真挚,这或许就是心怀信仰的好处吧?最起码可以活的从容,活的坦然,周泰安如是想。

葬礼过后,两个外国友人便被带去各自的房间休息,周泰安会同高三扯,黑皮,老海和大山子,几个人在房间里把两口木箱撬开,检验这次带回来的外落儿。

其实高三扯已经知道这箱子里装的都是什么东西,因为其中一口被他撬开过,从里面拿钱打发喀秋莎二人,不过他很懂事儿,没有提前透露内幕,为的也是想看看众人狂喜的表情。

果然很快他就遂了心愿,随着箱盖打开,所有人的眼神都凝固了,两口箱子里满满登登全都是银元,货真价实的袁大头,一封封都用红纸包裹整齐,粗看之下也知道价值不菲。

要知道,这个时候市面上银元的含金量正是巅峰时期,无论是国家外贸流通,还是民间私下交易,袁大头的硬挺度比法币要胜出几筹,因为这是沉甸甸,实打实的银子,走遍天下都吃得开,法币则不同,那就是一张纸,别人说认同就认同,说不认同,那就一点价值都没有,周泰安记不得哪个电视剧里就有这么一出情节,坐个黄包车出趟门,得准备一麻袋的纸票付车钱,那纸票子就是后来疯狂贬值的法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