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暗骂詹氏多事,那好处她二房嫡系还不是一样得了去的。
她陪笑回老夫人的话,“回母亲的话,原是大丫头出嫁的时候,去找了她二妹妹讨老侯爷留给二丫头的那孤本的抄本。
您也知道,庄家那个小子,好歹考了秀才的,以后也是要走科举的,这不,大丫头想着投其所好,就求到了她妹妹头上。”
老夫人只听着,并不说话。
沈氏只得继续道,“那日大丫头回门,几个姐妹在暖阁里说笑,就说起了这一桩事来。
大丫头因着这书与庄家小子,夫妻和顺,就想着当面谢一谢她二妹妹,其他几个丫头听了,可不就都想找她们二姐姐要上一本。”这才有了后面的事。
老夫人微微点头,“二丫头是个好的。婵娟,回头你去我那箱子里,把那套红宝石头面找出来,送给二姑娘。她吃了亏,我这个做长辈的,自当补给她。”
说完,又看着三妯娌,略过脸色微变的沈氏,对着詹氏和颜悦色地道,“老二家的,会教孩子。二丫头这样不藏私,是个好孩子。”
詹氏起身,对着老夫人行了一礼,却并不答话。
这事儿吧,还涉及孤本归属,她担心后面有变动,可不敢在老夫人面前邀功。
再说,老夫人人老成精,她的小心思说不定早被她老人家瞧在了眼里。
今日提起这事儿,也只作不经意间谈及,免得遭了人明晃晃的记恨,尤其是沈氏。可叫她吃下这个哑巴亏,她又不甘心。
她之前还想着私底下谋了来,给四姑娘做陪嫁呢。
以后要是翻出来,她也有话说。
老侯爷找了孤本给自家孙女,二房孙女好几个,可谁说就一定是二姑娘了,放着嫡出的不给,给庶出的?不过是以讹传讹,传错了罢了。
三人言成虎,多找几个人,多费点儿银钱,这事儿能办。
可现在,沈氏插上一脚,她这个二房夫人在府里天然矮她一头,只得认下这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