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道:“既然如此,以后晚上谁侍寝,就采用抽签制。”
说罢命人将做好的签呈上来,笑道:“初一是公主,十五是夫人,其余日子,都采用抽签制,抽到谁我就去谁房间。我加班加点,也要生个儿子出来。”
一女嗔道:“那万一抽签,同时抽到两支怎么办呢?”
抽签时,将签置于竹筒中,抽签时以手上下抓起放下或摇全部竹签后,抽取最凸出之一支。的确有一定几率会出现两支不相上下的情况。
赵辉笑道:“那不正好大被同眠?”
众女纷纷娇笑。
……
赵辉给朱瞻基上了一封疏,名为《富国强兵疏》。
赵辉先分析了一下目前的问题,首先是自永乐以来各地卫所上交的籽粒数(相当于国企利税)连年下降,明年还会再降。
原因在哪儿呢?还在朱棣身上,朱棣迁都后,从各地迁来了许多卫所,整个北直隶,北直隶云集的卫所总数达到了惊人的105卫、7所。
要知道全国也才五百个卫、三百多个守御屯田群牧千户所(不隶属于卫,直属于都司)。如果按满编算,这一百多个卫,应该有六十万军队。
实在是相当的夸张了。
古代的士卒可不像现代脱产当兵,古代可是拖家带口当兵的,这一百多个卫所,加上家眷,少说也要有百来万人口。
这么多人口,北直隶的土地根本不够分的,这就造成了卫所士卒生活愈加窘迫,土地兼并更加严重。土地都跑到免税的士绅手中了,上交的籽粒数自然就一年不如一年。
这只是其一。
其二,京营战斗力下滑的问题。由于卫所兵日子太苦,逃亡的人就越多,战斗力当然就越来越差。而京营战斗力差,就要从各地调班军入京,导致各地边军的战斗力也跟着下滑。
其三,国库每年的收入在减少,但沿海三省(浙江、福建、广东,交趾暂未算)的士绅们靠着下海经商,却赚得盆满钵满,反过来又兼并了更多的土地,百姓愈加穷困,又加剧了国库收入的减少。
赵辉总结道:“永乐末以来,国力实在降矣。”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为了完成朱瞻基与赵辉共同的愿望——扫平漠北,赵辉提了几个建议。
一是分散北直隶一部分卫所,将部分卫所外移,尽力恢复原先洪武时期的塞外卫所,特别是北直隶塞外卫所与山西塞外卫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