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当我提到“注射胰岛素”这几个字时,晓峰的身体突然紧绷起来,脸上露出痛苦和抗拒的表情:“我不想打针,太疼了,而且同学要是知道了,会笑话我的。”
我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我知道打针会让你有些害怕,这很正常。我们可以一起想办法,让这个过程变得不那么难受。至于同学,真正的朋友是不会因为这个而嘲笑你的。”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不断调整治疗方案。除了放松训练,我还采用了系统脱敏疗法。我找来一些关于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的视频,先让晓峰远远地观看,观察他的反应。一开始,他看到视频里的针头就会紧张得闭上眼睛,身体微微颤抖。
我轻声安慰他,鼓励他慢慢适应:“晓峰,这只是一个视频,不会伤害到你。我们慢慢来,你做得很好。”
随着观看次数的增加,晓峰的紧张情绪逐渐减轻。然后,我让他靠近一些观看,并且在一旁详细讲解注射的原理和过程,让他了解到这其实是一个很安全的治疗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关注到晓峰的家庭环境对他的影响。晓峰的父母都是普通的上班族,工作忙碌,平时对晓峰的关心更多体现在物质上,而忽视了他内心的情感需求。自从晓峰生病后,父母虽然很担心,但由于缺乏相关的心理知识,不知道如何正确地引导他,这也加重了晓峰的心理负担。
于是,我邀请晓峰的父母一起参与治疗,给他们讲解了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以及如何在孩子患病期间给予有效的情感支持。“你们要多和晓峰沟通,倾听他的内心想法,让他感受到你们的爱和支持。”我认真地对晓峰父母说。
晓峰的父母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开始努力改变。他们会抽出更多的时间陪晓峰聊天,一起看电影,甚至还会陪他去公园散步。在父母的关爱和陪伴下,晓峰的脸上渐渐有了笑容,也变得愿意和我交流了。
有一天,晓峰来到诊所,犹豫了许久,终于鼓起勇气说:“方医生,我想试试自己注射胰岛素。”听到这句话,我心中满是欣慰,知道他正在慢慢战胜自己的恐惧。
我带着晓峰来到治疗室,一步一步地指导他如何正确地注射胰岛素。当他拿起注射器的那一刻,手微微颤抖着,额头上也冒出了细密的汗珠。我在一旁轻声鼓励:“晓峰,你可以的,慢慢来,我会一直在你身边。”
在我的鼓励下,晓峰终于成功地完成了第一次自我注射。他抬起头,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花:“方医生,我做到了!”我笑着为他鼓掌:“你真的很棒,晓峰!这是你战胜疾病的第一步,以后你会越来越勇敢的。”
小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