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章 独占鳌头!

然而,洛青霜心中早已定下,此生只收三位弟子,而白霁雪,便是她的第二徒弟。

如今,她的门下尚有最后一个名额未定。

对于这个名额,洛青霜极为慎重。

她希望找到一位真正能继承她衣钵的传人,一位能在诗与剑的双领域都有所成就的人。

可惜,多年来,她走遍神川大陆,始终未能遇到满意的人选。

“神川才俊无数,却无一人能担此重任。”洛青霜的声音低柔而冷峻,仿佛清泉穿石,带着一丝无奈与冷意。

站在她身后的青衣弟子,轻声说道:“师尊,此番南安之行,神川缘会恰巧举办。或许,能在这场才会之中,寻得一个合适的人选。”

洛青霜微微一顿,回眸看了他一眼。

那目光清冷如霜,却仿佛穿透了一切虚妄,让人无法直视。

“缘会?”洛青霜轻声重复,语气中透着淡淡的讥讽,“每年的缘会不过是世俗才俊的自我陶醉,能有几人真正有才情可言?”

青衣弟子低头,不敢反驳。

他知道,洛青霜对所谓的“天才”一向不屑。

在她眼中,诗词上的灵动与敏锐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胸怀天下的气度与超然脱俗的心境。

如果无法兼具这两者,便无法真正入她的法眼。

洛青霜抬起头,目光投向远处的湖面,神情淡然而冷漠。

“不过……既然来了,便看看吧。”她语气轻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青衣弟子恭敬地领命,为洛青霜引路至一处高台。

这处高台俯瞰整个胭脂湖,将湖畔的诗会场地尽收眼底。

洛青霜站在高台之上,身形如同一枝迎风而立的寒梅,不染一丝尘埃,独具清冷之美。

清晨的微风轻拂而过,带起她耳边的几缕青丝,柔顺如云,却衬得她眉目间的冷意愈发深邃。

她静静地俯瞰着湖面,目光落在远处的诗会场地。

虽不言语,但那份从容与威严,已然让身后的弟子屏住了呼吸,不敢多言。

“雪霁正在主持缘会。”青衣弟子低声说道,语气中带着几分恭敬与敬畏,“她的表现一直很出色。”

洛青霜没有回应,目光依旧投向远处的圆台,眸光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柔和。

那是她对这个小徒弟少有的温情流露。

“雪霁天资不错,但若只是这般,仍然难以突破平庸。”

洛青霜缓缓开口,语气如霜冷冽,“我教她,乃希望她能自成一脉,而非止步于此。”

青衣弟子默然。

他知道,师尊对每一位弟子的要求都极为严苛,即便是白霁雪,也不例外。

然而,洛青霜却似乎未将注意力完全放在诗会上。

她抬起头,目光扫过远处的山峦与湖水,语气低柔,却透着一丝淡淡的孤寂:“天下才俊万千,真正有资格传我衣钵者,何其难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清风徐徐,柳丝轻摆。

洛青霜的身影宛若屹立于风雪中的梅树,孤傲而清冷,透着一种令人心生敬畏的距离感。

然而,在这份距离之下,似乎藏着一种不为人知的期待。

“也许,今日能有些许意外吧。”洛青霜低声说道,语气中透出一丝难得的轻叹。

但她的神情却依旧淡然,仿佛这世间的一切,都不足以真正打动她的心弦。

洛青霜站在高台之上,清冷的目光注视着远处的圆台。

圆台之下,飞花令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每一个参赛者都带着无比认真的神情,或是紧皱眉头沉思,或是迅速提笔落墨。

然而,这些在台下观众看来或紧张或从容的表现,在洛青霜眼中,却像一场拙劣的表演。

她微微眯起眼,清冷的眸光流转在每一位参赛者身上,却没有停留太久。

因为,她知道,这些人不过是凡俗才俊,即便有才情,也难以真正触动她的内心。

磬音如雨滴般落下,一轮轮的诗作被提交上去。

一名中年文士首先上台,他的动作颇为从容,显然对此轮飞花令信心十足。

他深吸一口气,随后朗声念出:

“秋风卷帘夜微凉,孤灯独影忆故乡。”

洛青霜微微挑眉,嘴角却浮现出一丝讥讽的笑意。

“故乡旧题,情深意浅。”她在心中轻声评价,“言辞虽工整,却无一字能撼动人心。”

果然,台下的观众并没有太多反应,只是寥寥几声掌声随风散去。

中年文士神情微变,悻悻退场,他的自信显然在洛青霜的冷漠目光中化为无形的尴尬。

下一位上台的是一名年轻女子,身着粉红长裙,眉眼间透着一丝灵动。

她提笔略作思索,随后声音清脆地念道:

“秋水映月天如镜,风送桂香伴孤影。”

洛青霜轻轻摇头,眼中透着几分冷意:“画面虽美,却如浮萍般轻薄,少了几分厚重之意。”

她的目光掠过那名女子,仿佛只看了一眼,便将她彻底归为平庸之列。

圆台之下,气氛渐渐有些低迷。

飞花令的规则极为苛刻,十声磬音内即兴作诗,无论对才情还是心理素质都是极大的考验。

而连续几位参赛者的表现都未能激起太多波澜,使得观众的兴趣也逐渐降低。

洛青霜却没有因为这片刻的平淡而失去耐心。

她静静站在高台上,身姿挺拔,衣袂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目光依旧冷静如霜。

她不急,她知道,这场飞花令尚未结束,还有时间验证自己的预判。

又一名书生上台,他的神情略显慌张,显然对飞花令的压力感到无所适从。

他提笔急急写下两句,随后高声念道:

“秋风萧瑟人心乱,庭前月影映愁颜。”

洛青霜听罢,冷笑一声,心中暗道:“一味哀叹秋风,却忘了诗之魂在于意境的升华。这样的诗作,空有辞藻,无有灵魂。”

果然,台下的观众一片哗然,议论声此起彼伏,显然对这首诗并不买账。

那书生念完后,面色一阵青一阵白,狼狈地退下了圆台。

接连几位参赛者的表现,显然无法让洛青霜动容。

她轻轻闭上眼,仿佛在用这样的方式遮断这片场地的凡俗喧嚣。

但她的耳畔,仍然传来一个又一个平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