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王安石还是保守了

王冈打好腹稿,研墨提笔。

又在心中过了一遍,大宋历代皇帝的名讳,这是需要避讳的。

而后便是奋笔疾书,一行漂亮的馆阁体,转眼便出现在纸上。

开篇先是一段花团锦簇,引经据典的文字,用来吸引赵顼的眼球。

随后按着这段时间所看的资料,总结新法施政时所产生的问题。

然后再通过优势、劣势、机遇、风险来分析这些问题。

最后得出结论,不是新法不行,而是执行新法的人不行!

那怎么样才能让这些人,从不行变成行呢?

王冈在此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并给出了方法论!

这个方法也不稀奇,后世叫做KPI,明朝叫做考成法……

参知政事、礼部侍郎王珪作为本次殿试的出义官,自然也是考官之一。

他缓步在殿中行走,不时看一眼考生的试卷,遇到能让他眼前一亮的句子,便停下步来,拈须颔首,如饮琼浆。

转了一圈,他来到王冈身前,从位置上便知,这是礼部试的省元,对于他能做出怎样华丽的文章,王珪也很好奇。

第一眼看去,文字风流,用典妥帖,让他不禁暗暗称赞!

再往下看去,对于新法施政的问题,列举详实,随后的分析也是鞭辟入里,这不禁让他惊奇起来。

士子考生能写出一篇锦绣文章的不在少数,他自己便是其中的高手,当年要不是他殿试前已有官身,按例不得取为状元,否则哪里轮得到别人!

但文章漂亮并不代表言之有物,多数都内容空洞,能像这位考生般,将政务信手拈来,却是少见。

王珪看了眼卷上的姓名,心中恍然,这是王介甫的族侄,前些时日还救过他儿子的命,闹得纷纷扬扬的!那就说得通了!

看来王介甫很在意他这个族侄啊!

想到这,他向王冈看去,相貌俊朗,人也长得高大,不禁思索起家中是否是适龄的女眷!

半晌摇摇头,可惜小女儿还是小了点,要是过几年就好了!

接着又细细琢磨了一番,这个分析事件的方法闻所未闻,却条理清晰,显然不是胡来的!

“这……”王珪回头看了眼正与官家小声说话的王安石,心中惊疑。

这些政务案例,可能是王安石帮忙,但这分析方法绝对不是!

他担任参知政事多年,对于新党很了解,从未见过这法子。

那这法子是从哪来的!难不成是他自己琢磨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