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师,你负责调查的事宜有眉目了吗?”
随后,张易又提出了一个问题。
自从他重组了辖下的官员,分散到各地之后,他就意识到麾下真正可用之才极为稀缺。
因此,张易委托刘伯温派人调查南阳地区有哪些人才值得招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末将不敢怠慢,已调查清楚,并准备好了一份名单,请主公审阅!”
刘伯温恭敬地说着,将名单呈给张易。
张易接过文件,打开一看,立刻端正了坐姿,第一个名字引起了他的注意。
“魏延?”
“正是魏文长,武艺超群,骑射俱佳,在南阳一带颇有名声。主公可曾听说过此人?”
刘伯温微笑着捋须而问。
“略有所闻。”
张易抑制住心中的激动,继续浏览名单。每看一个名字就更加振奋,没想到单是南阳一地竟有如此多的英才。
比如魏延的同乡傅肜,武艺虽不特别出众,但领兵有一套,至少能胜任副将领的职位。
最重要的是,傅肜非常坚毅!他曾在东征时被陆逊俘虏,即使受到陆逊的劝说也坚决不肯投降,直言“吴狗,何言汉臣降者?”正是这样的气节让张易认为此人可为所用!
品质远比能力更为重要!
对于魏延,张易有足够的自信能够驾驭。
郭攸之亦然,同样是南阳人,且就在宛城内居住,诸葛亮在其着名的《出师表》中也曾提及:“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皆忠贞贤良,朕故特意选 ** 留给陛下的辅佐。”
这些发现无疑给了张易极大的信心,也为即将展开的征途增添了强大的动力。
这种人才,绝对是内政的佼佼者,正好是张易亟需之人!
陈震同为南阳人士。
若张易未现身,陈震不久大概会被刘表召入麾下。
待到刘备抵达荆州后,陈震随后归顺于刘备,成为蜀汉的重要人物之一!
除去这几个人外,还有张存、董厥、宗预等人士。
无一例外,全部来自刘玄德那边。
“曹、刘、孙三家还未各自崛起,我只是专挑刘玄德这边拔毛,玄德啊玄德,你确实是倒了霉了!”
张易笑了笑,翻开了手中的丝绸卷轴,接着往下看。
出现的第一人的名字即是李严。
这让张易确实感到意外。
他曾设想李严应属当地蜀人,却不料他同样出身于南阳。
看样子李严至今尚未投身益州。
下一位,则是文聘!
文聘,又名文仲业,同样出自南阳。
刘表初到荆州刺史的位置,并没有大肆征召人才。
当时正处理一些家族的内部事务,像文聘和李严这些刘表想要招募的贤才,目前仍处于闲居状态。
这对张易来说倒是好事!
文聘的武艺属于上等水平,虽然达不到顶级,但水上战斗能力相当强!
此外名单上还列有十几个人的名字。
尽管张易对他们没有太多印象,但从调查来看,他们的品质和才华均值得认可。
不妨考虑全体征召!
“这些人都可以征召。”
张易将手中的名单递交给刘伯温,显然对这一发现非常满意。
能够将这些人全部纳入麾下,对他来说是一大助力,意味着拥有了一个可靠的团队核心。
“小的明白!”
刘伯温施礼接过名单,准备离开。
迈出几步后,刘伯温似有迟疑地停住,转回目光望向张易。
“主上,除了上述人选,还有一个特别的人士,但此人较为特殊,属下犹豫是否应当将其纳入名单。”
“哦?有多特殊,难不成此人真身三头六臂不成?”
张易笑着说,同时与刘伯温开玩笑。
“不是这样的,主上,此人年龄较大,已达四旬,但周围的人说他英勇异常,能以一敌百。我对这说法持有保留意见,故未将之列入名单。关于此人该如何处置,请主上定夺!”
刘伯温解释道。
在这时代,四十年纪已属高龄。
张易立刻联想到什么,凝视刘伯温,等待他说出那个人名。
“此人也是南阳籍贯,名叫黄忠,字汉升!”
刘备,真对不起!
张易起身,几乎将刘备的人才都收揽至自己旗下了!
“军师不知听说过廉颇的故事?即使年迈,仍有可用之才。黄忠才仅四旬,比古稀之年的廉颇还要年轻许多,给他一次机会又何妨?!”
“若主公欲征召黄忠,恐需稍待时日。黄忠家中有一个孩子正患重疾,其心思全在于照料病儿,别无二志。”
提到此,刘伯温也有几分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