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文彬也在一旁露出疑惑不解的神情,眼巴巴地等着朱允熥的回答。
朱允熥站起身来,踱步几步后说道:“所谓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呐。”
“本王若不亲自深入这封地各处去考察,又怎能了解到详细情况,从而切实切地进行发展与建设?”
“唯有脚踏实地,依据实际的地形、百姓的需求等诸多因素来规划安排,方能有此成效啊。”
韩观和耿文彬虽然听着朱允熥的话觉得有几分道理。
但心底里还是觉得朱允熥这般大动作或许只是一时兴起的瞎折腾。
不过好在朱允熥只是在自己的封地内折腾,倒也影响不到别处。
韩观和耿文彬又与朱允熥寒暄了几句,见天色不早,便恭敬地向朱允熥行礼告辞。
朱允熥待韩观等人离开后,仔细算了算时间。
他深知自己种植的杂交水稻乃是从系统中的最佳种子。
桂林府这边种植的是早稻,其生长周期在90 - 120天。
如今距离种植过去已经一个多月,眼瞅着也就这两天便要收割了。
“马上就要收获了,这可是第一件大事。”
“心里多少还是有些小激动!”
两天后,朱允熥早早带着王府众人以及韩观、耿文彬等官员来到稻田边,准备收割水稻。
朱允熥率先走入稻田,亲自拿起镰刀开始收割水稻,动作娴熟且利落。
韩观和耿文彬见状,不敢怠慢,也急忙跟着下地帮忙。
在收割过程中,随着一茬茬水稻被收割下来,负责称重统计的人员不断报出惊人的数据。
最终核算得出,这片稻田的亩产量竟然高达一千四百多斤!
这一数字与朱元璋时期原本一百多斤的水稻平均亩产量相比,足足多出了十几倍。
韩观的眼睛瞪得像铜铃一般,嘴巴张得大大的,好半天才缓过神来。
他结结巴巴地说:“王……王爷,这、这产量实在是惊人!”
“这简直就是奇迹!”
“下官活了这么多年,从未见过如此高的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