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齐家(一)

因为木炭商烧出来的木炭体积和重量,一定会比新鲜的木材要低要轻!

所以,最经济的办法就是烧制地点可以距离汴京城远一些,但一定要距离采集原木所在地点近。

最好烧制的窑厂就在原材料采集地的附近。

而随着这些木炭商人的砍伐年头的增加,它会造成一个必然的结果,人进树退的结果。

森林面积的不断缩小,一些烧木炭的窑坑便会不断的被弃用。一些新建起来的窑坑摇也便随着树林的后退而向那一边发展。

久而久之就会留下一片空地和许许多多废弃窑坑。这地段所有的一切客观条件都十分符合周晨的会所设计。

若是没有知悉前些日子木炭商人的谋划,周晨本会打算和平赎买了的。但现如今他记着这帮商人要做那些缺德的事情,也就不要怪周晨拉下资本主义的和蔼面纱,露出他眼中原来狰狞的目光。

因为北盟使团回转的早,也因为周晨的努力斡旋。赵汉和北盟两国就赶着新年之前突击的开了两处榷场先试运行着。

这两处试点也是周晨一再设计主张设计的。起初朝廷打算的是十五处的榷场一并开设。但是周晨见到这个计划之后,马上将其扣住,急匆匆的上书表示,十五处榷场一起开放,极其容易造成行政管理上的混乱。

因为相关边境人员上还缺乏培训,合适的边检人员还需要调配。虽然朝廷之前有成例存在,但是如今这次的榷场的开设又与往次多有不同。

这次的交易只限交易名单和交易目录上的商品,对稽查与走私的抓捕有着极强的依赖性质。需要一步一步慢慢摸索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制度才可一并向着全国推广。

皇帝与众位大臣商议之后,觉得周晨所言之事确实是老成持重之言,便也没有什么为难的就通过了。

他的这次上书,公私两方面的原因皆有。这个时候周晨也打起了自己的小九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