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那崽子的字若是也写成这样,定直接将他狗手打断。”一个中年审卷官员边看边摇头说道。
“所言甚是!”旁边几人连声附和。一时间这张卷子成了负面典型被在场众人来回传阅。
这时一位身穿紫袍的官员走了进来,见屋中人都围在一起说笑,就走过去打了个招呼道:“诸位大人都在聊些什么,如此有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众人回过神来,见是钦差兼考场巡察王旦。便一起过来问礼。
王旦此人面貌消瘦,而一双眼却炯炯有神,显见的是一位矍铄老者。他向周围拱拱手,说道:“现今朝廷轮才,要多多仰仗诸位大人了。”
众人皆客气回礼。正在说笑的时候,王旦见桌上摆着一张试卷,就随手拿了起来。旁边的官员趁机插话道:“我等说笑,便是因为这张各考生的卷纸字迹。”
王大人,人老圆滑。见这试卷实在潦草,也忍不住说笑调侃了几句。只是笑着笑着,王旦的眉头就不自然的从舒展转向严肃。
虽然此子文章用语直白浅显,字迹也是潦草难辨,但是细看之下,句句切中时弊。有许多自己这些年来隐约感到的朝廷问题,这篇文章也多有论及。
更加难得的是罗列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虽不能确定这些方法是否可用,但由此可见,此子绝非常人!
“我朝开科取士,这样的人不录,那还能录取什么样的人呢?”他想到这里,紧随着拿起桌边的笔,将黜落二字划去,直接点了举人第一,解元名次。
他丢下笔,语重心长的对众人说道:“字迹再丑,也要看看文章再做定夺。毕竟这开科取士考的不是书画,考的是文章!”
如此这般,周晨便稀里糊涂的有了举人的身份。在这往后好些年里,不少字迹潦草之辈都因此事受了恩惠。也成了王旦识人典故中的又一段佳话。
那日张榜之后,报喜的小厮去了周晨家中,只见一间土坯破房立在乡野。四处寻问下,都道不知有一个周晨这人此时现在何处。
因为王旦的关注,各暑府都极重视此人。特意派了小厮将这事原原本本的禀告。王旦听了也不禁蹙眉。想着,“怎的还有考生不在意自己的功名,到处瞎跑?”转念来又想道,“没找到便没找到吧。左右来年大比,他自会出现”。
(新书上传,急需推荐收藏,请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