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百官顾虑

李国普态度坚定,好似和朱由校对着干,掷地有声说:“陛下,至少秦王目前的罪行不足以撤藩。”

朱由校怒气更盛,强忍着没法发作,不免理解崇祯处境的艰难,目光转向李标,孙承宗:“两位爱卿以为呢。”

李标正容亢色说:“陛下,撤藩之事无小事,牵一发而动全身,没有更好的办法前,臣赞成李阁老的话。陛下非要处罚秦王,不妨把秦王召回京城问罪,囚禁宗人府或凤阳老家,事后必须向诸藩说明前因后果。”

孙承宗同样义正词严道:“陛下,臣以为,秦藩之事能在陕西处理,最好在陕西处理,不能在陕西处理,再羁押回京城处理,毕竟撤藩影响惊天动地,没人保证那位藩王不存有异心。”

朱由校没有得到期盼中的支持,不免心情郁闷。

他没有怪罪三人,三人所言皆为谋国之策,而非故意打迷糊眼,实在是撤藩纷繁而复杂,何况撤的还是天下首藩。

君不见,西汉七国之乱,明初的奉天靖难,清初的三藩之乱。

除去朱允炆个草包,景帝和康熙均非等闲之辈,全通过战争解决藩王。

唯独汉武帝,执牛耳,掌天下,通过推恩令削弱各诸侯。

现在摆在他面前就两条路,要么发动战争,要么等他声望达到顶峰推恩令。

然而,他不能为削藩发动场战争,朝廷财政承担不起。

推恩令,他等不起,大明也等不起。

良久,朱由校打开天窗说亮话:“诸卿,朕执意撤藩呢,诸卿作壁上观吗?”

李国普道出各自焦虑说:“陛下,朝廷撤藩,形同浩荡改革,历朝历代,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陛下欲撤藩,需要表现出破釜沉舟的勇气,孤注一掷的魄力,让百官看到陛下撤藩的诚意,而非一时兴起,事后百官遭殃。”

此言出,孙承宗,李起元,李从心,文球,金炼云集响应。

撤藩。

非难事。

然而,帝王随口提起,百官赴汤蹈火,藩王回击时,帝王意志不坚,百官结局不是晁错,便是齐泰。

他们皆是新起复的官吏,前车之鉴,后车之师。

朱由校恍然大悟,有顾虑,挑开了说,旋即安慰道:“朕既然邀请诸卿回京,自然准备背水一战,破旧立新,故而,诸卿无需投鼠忌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