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暗巷中的茶楼

楚韵 韩司遥 2473 字 12天前

说巧也巧,常乐坊这条熙攘的主街背后有一条巷道,人烟稀少,偏生里头有一间茶楼,猫在这幽深的巷子中段,正对诚园的外墙。

长安城里有一说书先生,很是有名。听闻是要讲些不为人知的秘辛,惹得一众百姓纷纷拥进这狭隘的巷子里。

好在茶楼的厅堂也算宽敞,是时茶客济济一堂,瞧着架势挤了不下两三百号人,比东市香水铺子还要热闹。

‘都挤在这儿作甚?’

‘听闻里头是文墨先生在说书。’

‘文墨先生可早已换了营生,今日怎突然来说书了?’

‘兄台,文墨先生是要讲什么故事?’

‘好似是三十多年前,李老将军是如何痛打突厥贼子。’

‘嚯,文墨先生怕是有七十了吧?若是从他口里说出的,尚有几分可信。’

一时间,文墨先生在常乐坊说书的消息不胫而走,巷道之中已是人满为患。

话说茶楼的厅堂中央搭了一个简易的木台子。文墨先生坐于台上,举起醒木一拍桌案,嘈杂之声渐渐平息,重新拾起老家伙事儿,说起评书,眼底透露出一丝兴奋和满足。

他环视厅内,如愿看遍一张张洗耳恭听、抓耳挠腮的模样,这才不紧不慢地评说,

“上柱国出自陇西,想来诸位心中有谱。前任大将军战死沙场后,陇西李氏一时群龙无首,纷争不断。彼时陇西、临洮、河源、安人四军,皆由李氏四房分别掌控。李老将军花了八年光阴才将陇西各股势力完全统一,整合后才有了如今的镇北军。然镇北军的首战甚是痛快,打得突厥王帐一路北迁,同时迎回了我朝的长公主,也就是当今陛下的皇姐!”

文墨先生说得很是干脆,连上柱国如何打得突厥人连连败退,伤亡如何都未曾详说。好似是最后一句方才是重点,一时间聚讼纷纭。

倒是真有几个听自家老人提起过,小声议论道,

‘彼时上柱国正整合四军,北境又不太平,为稳定朝局,这才将长公主送去突厥和亲。’

‘某听家中长辈说起过,当时说长公主不堪受辱,早已自缢。’

‘不堪受辱?为何会不堪受辱?’

‘听说彼时突厥正闹得凶,几个部落间打来打去,长公主···几是成了战利品,哪家部落首领打赢了,就···就将她带回帐中。’

‘那我朝的长公主岂不是受了百般凌辱?’

‘谁说不是呢,否则又怎会落个自缢的下场。’

议论之声愈发鼎沸,大有不可阻拦之状。

文墨先生唇角勾起一抹笑意,端起茶盏细呷一口,白须上还悬挂几滴水珠,任凭众人口口相传。

“文墨先生,刚刚您说李老将军迎回了我朝的长公主。莫非长公主并未自缢?”

台下尚有心思细密的,回想起他方才所言,不免朗声问询。

文墨先生笑意更甚,举起醒木重重一拍,指了指发言之人,啧啧称道,“还是这位小友洞若观火,心细如发。”

他停了停,身子稍稍前倾,双肘靠在桌案上,斟酌片刻后方道,“其实,你们刚刚说的都不对。老朽曾亲眼见过,倒是可与你们分说一二。李老将军当初救出长公主后,亲自领兵将其护送回京。可长公主自觉名节有损,本想自裁换个贞烈的名声。李老将军心慈,着人日夜看守,终将其送回长安。”

“某曾听家父提起过,当年这布告牌上可写的清清楚楚,长公主早已在北境身故。”台下有人唱着‘反调’,直接拿皇室布告天下说事。

文墨先生咧嘴一笑,“这位小友,长公主若是在北境身故,陛下又如何能知晓?布告牌上所书,不过是为堵住这悠悠众口。若是令尊尚可在世,不若回去问问,皇帝陛下当年矢口否认,李老将军带回的女子并非是长公主。可自此,老将军一路升迁,坐稳大将军之位,官拜上柱国,统管天下兵马。”

一时间众人噤若寒蝉,毕竟这一段话里,可是同时提及到三位大人物的过往。饶是心有惧意,可腿脚根本就迈不开,始终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李老将军固然勇武过人,但坐稳上柱国之位原是掌握了皇室的秘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