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墨家村及周边村落的大部分人众都知道墨安曾经进去过,从笼子里出来至今也没见大富大贵。眼下所干的行业也是他们乡下好多人看不懂的,只知道他是整天抱着电脑玩,说是赚到了钱,其实也不见钱,谁放心给他提亲说姻缘呢?
原先,墨安都在外面,没人提亲也可自我安慰。可墨安再次回家创业都半年了,也没见有人上门提亲的热心红娘,可见这乡下人的势利是一部分的原因,但大部分的原因,还是墨安身上没有可以炫富的真金白银,没有乡下人认可的固定职业。
去了县城,境况肯定不同。只要过年过节时候,衣着光鲜的大包小包提回家,鬼也不去管你在外面都干些什么。就拿墨安自己的那几个同学来说,他们在县城过得也是紧巴巴的日子,可在村里人的眼里,就都是有出息有前途有保障的人,所以他们都早娶妻生子,独剩墨安一个。
墨善也理解墨安在家的处境,继续呆在莲花身边,最后,钱赚得到赚不到很难说不说,整个人都要被莲花啰嗦到崩溃。
“我知道你不适合做这个,”墨安并没有挽留墨善的意思,他也知道没有挽留的必要,墨善有兴趣坚持做下去的事情,她永远都不会说自己不行而不干。他说:“况且我现在也发不了你在外打工的工资。等以后我做大了,你有兴趣回来就回来也好,毕竟在自家人身旁,也好有个照应。”
墨贤和莲花也就没有什么劝留的了。他们是希望墨善在家,既可以帮到墨安,又可以三餐不落地做饭给他们吃。
墨贤打懂事以后就是一家之主,从不做饭。莲花一直不喜欢家务事,有大小女儿在家的时候,她也碰不到家务。等墨婉墨蓉她们都出嫁了,她才不得不自己动手,重新回到她婆婆墨氏在时一样,开始煮饭烧菜。但她眼睛不好,自己的口味又重,常常会把盐和味精弄错,要么鲜的吃不了,要么咸的咽不下,常会因为菜咸菜淡的问题被墨贤责难。
墨安在家还好一点,莲花好歹也要烧上一两个新鲜菜,墨安不在的话,她就天天吃豆腐乳、咸鱼干,难得煮上一顿好吃的来。年事渐高的墨贤,也一心想着省吃俭用,就跟着莲花适应这种有啥吃啥的日子,再不敢嫌七倒八。
有墨善在家就不同了。墨善虽然也喜欢吃些梅干菜酸腌菜之类的,但一天不吃青菜就好像没有吃饭一样,饥饿感爆棚。她更看不得父母常年吃那些重盐腌制毫无营养的食物,就经常自己掏钱,买鱼买肉来孝敬他们。同时,在屋前屋后,种满各种时令蔬菜,从不会想要在吃菜上省几个钱下来。
当然,这个时候的墨善,在墨贤和莲花眼里,是个有钱人,应该拿钱出来贴补家用。而家用的开支,在他们一直习惯“用不了几个钱”的想法中,是少之又少的,对墨善来说只是九牛一毛,孝敬点鱼肉也是正常应该的,所以,他们也不会拿钱给墨善买鱼买肉买大菜。
事实上,以墨善的性格,她也不会伸手问父母要菜钱,就连给墨安帮了近半年的忙,她也只收了墨安还给她两千块在安徽时就借给他零用了的钱,一分工钱也没要。
说实在的,墨安创建网络游戏工作室之后,有点盈利也忙着偿还债务、忙着再投入,倒也没工资发给她就是。在这等只出不进的经济状态下,墨善自然是不会长期呆在家里。
在家做父母的保姆也不是什么要紧的事,要紧的是,自己如若长时间的坐吃山空,又将会被人鄙视,又将会被父母看不起。父母也将会旧事重提,又要日夜唠叨,叫她找户有钱的人家早早可以依靠。这是墨善万万不肯的事情,绝对不能发生。于是,过完两千零六年春节,墨善帮着墨安忙完一个月后,就又只身外出,另找工作打工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