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是肯定要救的,可是如何救,朝堂上虽然意见不统一,但提出的建议大家也都知道实施起来非常困难,因为谁都不知道这场灾情要持续到什么时候。
堂下众人都是大汉的翘楚,有不少人堪称治世之能臣,却受时代的局限性。
别说陈宫、杨彪他们,就连程昱、荀彧他们,对待灾情,能想到的办法还是之前的老一套,无非免除赋税安抚百姓,拨钱发粮使人活命,至于最后能否活下来,只能听天由命了。
若是遇到朝廷宽裕,那还好些,大多灾民活下来不成问题。
若遇到朝廷紧张,很多时候只能让灾民自生自灭。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争论,刘信也都一直听着,看来对两伙人的意见也有了判断。
而且刘信在众人心中英明神武,思维有别于常人,或许有独特的想法也不一定。
众人满怀期待的看着刘信,都想看看刘信是个什么态度。
“各位不要舍本逐末,救灾之前首先要分析受灾的原因,那此次灾情的源头在哪里?两月滴雨未下,缺水!所以......现在百姓急需的不是粮食,不是安身之所,而是......水!”
这说的不错,是缺水,但天不下雨又能有什么办法。
难不成陛下还有求雨的本事?
众人不解的看向刘信。
“朕建议一方缺水,八方支援,从平州、蒙州、并州、兖州、青州,甚至从徐州、关中,从不缺水的地方向灾区调水!”
“轰!”朝堂上再度嘈杂起来。
调水?这算什么办法!
怎么调?开挖水渠?靠人力一桶一桶的搬运?还是你刘信懂得移山填海之法,直接把南方的水引到北方?
最后一个当然不切实际,开挖水渠和搬运,消耗的人力财力可不是一星半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