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出师中伏,东北内乱

刘信不知道历史上的曹操是何时开始盗墓这一行业的,但肯定是在任职兖州牧之后,否则跨地区作案,那时的曹操应该没那胆量。

历史上曹操是192年出任的兖州牧,现在才191年初,也就是说这一世曹操的盗墓生涯比起历史要早了好几年。

不愧是枭雄,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这么损阴德的事都能干。

这不禁让刘信想起马克思的一句话,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就会让人铤而走险,如果有百分之百的利润,他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他就敢犯下任何罪行。

盗墓对于曹操来说,几乎是无本万利,也难怪能让他冒天下之大不韪,与死人争利。

当然,在古代,法律、制度,都是当权者御下的手段,尤其是在这汉末乱世,更是诸侯之间相互博弈,重新制定规则的时候,什么法律,什么制度,根本不可能束缚的了这些野心勃勃的枭雄。

可能唯一能束缚他们的便是,名声!

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没有好名声,如何使更多人才归附,尤其是名门望族。

被逼到三辅之地的董卓便是活生生的例子,多行不义惹众怒,岂会有士族肯真心辅佐?

若不是董卓有着皇帝在手,利益相许,恐怕一班西凉武将也会作鸟兽散,离心离德。

生前身后名,就更不用说了。

斑斑青史,后人诉说,可受万人敬仰,令后世蒙荫,亦可受千夫所指,万人唾弃。

曹操显然是非常在乎这个的,军情部调查跟踪了一个多月也只是拿到这么一个爪符,要不是刘信来自后世,对鼎鼎大名的“摸金校尉”如雷贯耳,恐怕也猜不出这么个吊坠究竟是做什么用的。

还有王越汇报的“非任何诸侯的军服”,被擒的人果断咬舌自尽,可见曹操做的有多么小心。

王越看到刘信露出惊讶之色,大感意外,疑惑的问道:“殿下识得此物?”

刘信沉浸在联想中,闻言回过神来,看向王越,随后又看了一眼爪符,轻轻摇头,回道:“孤也不识得,不过,此物材质不俗,造型独特,确实罕见。”

刘信用“罕见”搪塞其惊讶,打消了王越的疑虑,王越继续问道:“我军情部是否着重调查下此事?”

调查?还用调查吗?刘信已经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再调查无非就是这个结果。

难道还要查出些什么东西来,揭露曹操的罪行吗?

关键是这有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