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解……解开了?”

作为前世科研狗,发表论文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

很多时候导师的研究成果论文都是由学生进行代笔的,既可以节省导师的精力避免影响其他项目,同时也可以起到磨炼学生的作用。

登陆之后就要填写关于论文的东西了。

先选论文类型,article/letter,前者代表研究论文,后者代表研究快报。

前者要求有具体的研究内容,要求更为严谨;后者则简单许多,只需要题材够新颖,一些前沿的东西都可以。

夏小语选择了article

理论上来说他这的确属于有具体的研究内容。

然后是题目、摘要、关键词。

再次填写了自己的单位、姓名跟电子邮箱,然后到了通讯作者。

正常情况下,这篇论文是他独立创作完成,所以通讯作者默认就是他自己。

但是如果没有一个学术大牛或者优秀的导师,这份论文最终的下场还是碎纸机。

仔细思考了片刻,夏小语还是填上了金陵大学数院导师。

昧着良心的事情也要做一次了,只要一作在手,一点损失都没有,还更容易通过,更何况如果这篇论文的证明结果正确,那么获取的荣誉也是学校的,也算是自己的投名状吧。

接下来是福利环节,论文作者可以推荐又或者申请回避几位审稿人。

但这个福利对于夏小语来说自然是用不上的。

反正他都不熟。

到了论文上传环节花了十分钟重新写了一份cover letter,接着是将论文的重点要素重新整理出来,接着上传论文原稿,又签署了版权转让协议书。

基本上如果你选择发表论文的话,那么你默认是免费把成果贡献给了全人类,你在论文上的署名表示你做了贡献,一般的规矩是贡献越大,排名越靠前,然后为整个项目负责把关(通常也是付钱)的人,作为通讯作者。

所以科学圈一般认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表示第一完成人和最终负责人。署名只是为了荣誉和责任,不是为了分钱。

另外,发表论文的科研是倒贴为人类做贡献,发表的论文是人类共同的知识,是不能申请专利的。

版权转让协议书就是取决于这个作用,作者签了之后表示这篇论文的版权由作者无偿转让给了学术期刊,而且是所有期刊都会让作者签版权转让协议书,这就是学术圈的规矩。

且在此情况下,不止自己发论文要版面费,看自己的文章又得花钱买,国外爱思唯尔普林格国内知网等等学术出版商,垄断后价格连年涨价,所以在此有一说一scisub真英雄也。

确定了所有文件都没有任何问题后点选上传论文。

状态显示“Submitted-to-Editoria-Office”,意思是稿件已经送往编辑办公室,接下来就是漫长的等待,等待某个审核编辑看到他这个小透明的论文稿……

按照正常流程,他也许四五周后才能收到反馈,现在完全不用着急。

至于发表论文的费用,就更不用着急了,夏小语小破站上某位不透露姓名的慈父大人已经刷了1000多块钱位居榜首第一,加上一些零零碎碎三联投币2000块钱基本问题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