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在村里办上一家民宿,相信肯定能吸引不少的城市白领来此处放松身心。
只是,那都是后边几十年的事儿了。
此刻的四十八湾村,底色依旧是贫穷。
四处靠山,这就注定了四十八湾村不会有太多的耕地。
尽管他们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制作五针松盆景的手艺,可是此时的华夏对于盆景的需求并不旺盛。
现在华夏人需要的是丰富的食品,漂亮的衣服,宽敞的住宅,就是依然处于马斯洛需求的第一层次——生理需求。
所以,四十八湾村的村民只能背井离乡,去大城市找零工挣钱。
而剩下走不出去的老幼妇孺们,就只能守在家里,侍弄家里的一亩三分地。
他们一年四季都要扑在地里,种草籽(苜蓿),种芥菜,种猪心菜,种蚕豆,去地里采嫩荠菜,摘马兰头,掰香椿。
然后弄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用溪水洗的水灵灵的,一小把一小把的用枯黄色的干稻草捆好,然后放到筐里,用一根祖辈使了百十年的扁担挑起来,走上大几十里地,去县城街上叫卖。
春天的荠菜一毛钱一把,三月三的时候和鸡蛋煮在一起,吃了清肝明目。
红红的香椿三毛钱一把,炒鸡蛋好吃。
……
这就是留在四十八湾村的村民们,唯一的,可以用来补贴家用的零钱来源。
陈枣花想起以前艰辛却又甜蜜的日子,眼睛里又涌上了一层薄薄的水雾,用手抹去,就又涌出来。
小磊子没注意到她的情况,只是兴奋的看着前面的村庄,高兴的问,“娘,这就是咱们老家吗?爷爷奶奶是在老家吗?他们知道咱们回来吗?”
陈枣花近乡情怯,想起家里的情况,一时之间不知道该怎么和儿子说。
“枣花姐,咱们先去村里吧!得先找个地方安顿下来。”
李向东看看郭海光因为晕车而发黄的脸色,又走了这么长时间的山路,愈发不好了。
陈枣花领着他们直奔记忆中的老家,谁知道还没走到呢,就有一个妇女迎面走过来,然后见鬼一般,吓的哇哇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