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春萍瞪大眼,不可置信,嘴巴微微张开,愣了几秒才嗫嚅着:
“我……我哪能行啊,余教授,您别打趣我了。我就是个在农村土生土长的,只有大专文化水平。没经过唱歌的专业训练,唱歌也就是瞎哼哼,哪能上什么演唱会啊,这不是让人笑话嘛。”
余雯不依不饶,双手更用力地,双手更用力地握住马春萍的手,像是要把信心传递给她:
“您别小瞧自己,就叫《来自乡野的好声音——马春萍个人演唱会》,准成!您有一副天生的好嗓子,只是没机会展现,这次咱们就给您搭个大舞台,让所有人都听听您的歌声。”
说干就干,选歌先行。
余雯带马春萍一首首筛选,依其嗓音挑了 12 首风格各异歌曲,有婉转民歌、激昂通俗曲,江剧更是点睛。
选地方戏曲江剧曲目时,余雯带着马春萍来到家中的音乐室,房间里摆满了各种乐器和乐谱。
余雯从书架上抽出一本江剧曲谱,翻到某一页,指着一首曲子问:
“马姐,您听听这首高腔,锣鼓一敲气势磅礴,您扯着嗓子唱,肯定震撼,试试?”
马春萍站在一旁,有些紧张地搓着手,看着曲谱上密密麻麻的音符,犹豫道:
“余教授,我怕唱不好。这曲子看着就难,我又没什么乐理知识,别糟蹋了这好曲子。”
余雯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鼓励道:
“您大胆唱,有我呢。乐理知识不重要,唱歌最重要的是感情,您有生活阅历,这就是您最大的优势。”
马春萍深吸一口气,试着唱了起来,高腔起,锣鼓喧天,她扯开嗓子,豪迈气势冲破云霄,那声音仿佛带着来自古老乡野的磅礴力量,在房间里回荡;
昆腔婉转,她便收了锋芒,细腻嗓音迂回诉说久远故事,声音如丝般缠绕在空气中;
乱弹明快,她的脚随着节奏轻点,歌声似灵动雀鸟,穿梭在音符之间,欢快而自由;
徽戏拖腔韵味悠长,她拿捏精准,余音绕梁,引人入古韵徽州;
弹簧活泼,引得周围人不禁嘴角上扬,沉浸在轻松愉悦之中,仿若沐浴在春日暖阳下;时调出,生活气息扑面而来,马春萍眼中似有往昔烟火。
余雯带研究生团队忙碌起来。
联系乐队,从首席小提琴手到鼓手精挑细选,余雯亲自打电话沟通,言辞恳切,向他们描绘这场演唱会的独特意义,希望找到最契合马春萍曲风的组合;
助演嘉宾皆是翘楚,陪马春萍一次次排练,打磨每一个细节,每一次排练都如同一场小型演出,大家全情投入;
演出地定义州大学艺术剧院,那是一座宏伟壮观的建筑,气派场地与绝佳音响能让歌声完美绽放,余雯亲自去考察场地,与工作人员商讨舞台布置;
小主,
海报匠心独运,马春萍质朴又带着希望的笑脸印上,下方是一行个绍演唱会特色的文字,张贴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吸引着众人的目光,余雯找来专业设计师,反复修改海报设计;
广告商闻风而动,抛来橄榄枝,余雯与他们洽谈合作细节,力求让演唱会得到更多支持。
余雯亲自指导马春萍唱法,她站在一旁,眼神专注得仿若世间唯有此事,一旦马春萍发声有误或者情感不到位,她便轻轻示范,从发声位置到气息控制,再到情感的融入,事无巨细。
“马姐,这里要再拖长一点音,把那种思念的感觉拉满……对,就是这样!”
在她悉心指导下,马春萍的演唱愈发精湛,热泪盈眶,喉咙像是被什么哽住,千言万语汇成一句:
“余教授,我何以为报啊……”
筹备期间,尚月的电话却如不合时宜的冷风,频频吹来。
每次接通,尚月的电话便如连珠炮般袭来,句句不离余家的“情报”。
起初委婉试探:
“妈,你在余家咋样?他们平时都聊些啥呀,有没有提到什么生意上的事儿?”
马春萍正在厨房帮余雯准备晚餐,手上还沾着面粉,闻言如实说余家的爱,如实说余家的好:
“闺女啊,这余家真是好人,余市长没架子,余教授还帮我筹备演唱会呢……”
话未说完,尚月不耐烦打断:
“行了,别扯这些,多留意有用信息!”
电话那头“嘟嘟”的忙语,电话那头“嘟嘟”的忙音传来,马春萍握着手机,愣在原地,脸上满是茫然与伤心。
她望着窗外余家温馨的庭院,再想想电话里尚月的冷漠,泪水簌簌而下,为女儿的无奈,为自己命运的坎坷多舛,为这生活的巨大落差。
曾经,她满心期许能给予女儿一个温暖的家,看着她平安顺遂地长大,嫁人生子,拥有平凡而真挚的幸福。
可如今,尚月在复杂的名利场中迷失,将真心封藏,用算计待人,母女俩渐行渐远,仿佛隔着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
自己呢,前半生在丈夫的冷漠疏离中熬过,本以为到余家做工能开启一段宁静安稳的时光,未料又被女儿的凉薄刺痛。
这苦涩的滋味如影随形,满心的悲哀无处诉说,只能任由泪水肆意流淌,浸湿脸颊,打湿衣襟,淹没那短暂燃起的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之光。